央廣網北京11月6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全球華語廣播網》報道,醫療垃圾、廢棄物含有大量的致病微生物或有害物質,不僅會造成環境污染而且會傳播疾病。按照國家相關規定,必須進行專業消毒、銷毀等預處理和處置。 近日,針對執法檢查中,個別地方的醫療廢物非法交易案件頻頻發生,基層醫療機構存在廢物處理出路不暢通等問題,國家衛生計生委主任李斌2日表示,醫療廢物的管理、依法處置將被納入到對醫療機構的評審評價和績效考核之中。目前,全國約有醫療廢物135萬噸,還有近1/5的地級城市無醫療廢物集中處理單位。衛生、環保等職能部門在醫療廢物監管過程中存在監管盲區,難以做到監管無縫銜接和全過程監管,醫療廢物非法倒賣案件多發。 國家衛生計生委主任李斌2日在全國人大常委會舉行的專題問詢中表示,我國2013年和2017年在全國開展了兩次全面的專項監督檢查,覆蓋面達到90%以上,立案查處了2.6萬所醫療機構的違法違規行為,“現在機構內部的垃圾分類管理還要進一步地加強,特別是有一些沒有污染的、可以回收的廢棄物,比如一次性使用的輸液袋等,都是優質的塑料,可以回收利用,但現在沒有一個正規的回收處理渠道。所以現在媒體曝光的很多都是這方面的案件,正規的企業沒有回收、處理,一些小作坊把這些東西拿回去處理也帶來一些問題,出口不暢。”在一些醫療體系發達的國家,對醫療廢物的處置都有哪些嚴格的管理制度?對于可回收利用的醫療垃圾各國又會如何采取措施規范處理? 澳大利亞:分類醫療廢物 由專業醫療廢物管理公司集中處置 醫藥學問題專家、全球華語廣播網澳大利亞觀察員楊靖說,醫療廢棄物在澳大利亞會經過嚴格的分類,絕大多數醫療垃圾會選擇填埋或焚燒的處理方式,由專業的醫療廢物管理公司集中處置;部分無毒害的醫療垃圾也會在嚴格消毒的情況下進行再加工,各個環節都制定了較為詳細的操作流程。 首先在醫院內部會對醫療醫護人員進行明確培訓,對醫療廢物分置比如在醫院內部會放一些不同顏色的廢物箱,在內部做一個分置處理。若污染較輕,會放到一個綠色的回收箱里面,然后由醫院內部進行重新消毒、除菌、循環使用。另外一部分,有輻射性的或者有傳染性接觸的醫療器械,比如針頭、繃帶或者采血管之類的和病患有密切接觸的醫療器械廢物,承包給第三方的一些有資質的專門處理醫療廢物的公司,由他們定期來醫院回收,比如放到紅色箱子里面的醫療廢物由他們運輸之后,單獨保存在另外上鎖的一個房間里,只有專人有資質進行處理,他們隨即會對其進行填埋或者焚燒。患者比較少,所以他們在這方面做起來,其實并沒有很大的負擔。對于可以循環利用的,比如非接觸的一次性針頭、輸液瓶或者輸液袋會一次性通倒,進行巴氏消毒或者無菌操作,滅菌之后可以循環使用,重新加工成一些桌墊或者其他品種,不作為醫療器械重新使用,算作變廢為寶的一種措施。 俄羅斯:醫療垃圾分為5個危險等級 以立法確保其回收 在俄羅斯,醫療垃圾雖然只占垃圾總量的2%-3%,但卻被認為非常危險。俄羅斯政府于1999年頒布了《醫療和預防機構垃圾收集、儲存和清除規則》,以立法來確保醫療垃圾的回收。 據全球華語廣播網俄羅斯觀察員張舜衡介紹,在該規則基礎上,2010年12月9日,俄羅斯又頒布了醫療垃圾管理的專項法案。根據流行病學、病理學和輻射危害程度以及對環境的不利影響,醫療垃圾被分為五個危險級別,分別以俄語字母表的前五個字母命名。 A類是為生活垃圾相類似的固體垃圾,其不具有傳染性。比如廢紙、塑料、玻璃瓶以及包裝材料等,但不包括傳染性和皮膚性病等科室垃圾。這類垃圾一般放置在特大垃圾箱中,顏色以白色標記;Б類包括來源于感染病門診的垃圾或微生物菌類等,以及血液或其他病人排出的垃圾。根據垃圾的具體形態,收集在以黃色標記的一次性包裝內,且垃圾不能超過包裝容量的四分之三,也不能放置在露天垃圾箱中。其收集后的最終包裝上除了標明基礎垃圾類別字母之外,還需要標明收集該垃圾的組織名稱,細分到部門、日期和人員姓氏;B類則是極其危險的垃圾,比如曾接觸過特殊危險傳染病患者的垃圾,微生物實驗室的垃圾等,需放置在紅色標記的特殊容器內,其在消毒和存儲運輸上都有嚴格規定;Г類則是含有工業制成品的垃圾,比如過期的藥物、消毒物品、化學制劑,以及含汞的垃圾。需要放置在紅色標記的特殊包裝內,其清理或回收工作,只能由取得政府許可證的專業組織操作。Д類則是含有放射性物質的垃圾,其收集和存放都必須按照俄羅斯法律對放射性物質的輻射安全標準進行操作。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在俄羅斯18歲以下的人員禁止從事醫療垃圾回收行業。工作人員除了每年要通過強制安全處理垃圾的培訓,還要按照國家和地區的預防要求進行疫苗接種。工作人員應配備一套工作服和個人防護裝備。工作服的清理必須集中處理,絕對不允許在家里洗工作服,且個人衣服和工作服必須存放在不同的櫥柜中。 日本:處理全程嚴格管理 對垃圾處理企業的管理實行注冊制度 在日本,通常把垃圾分為產業垃圾和一般家庭垃圾,醫療垃圾屬于產業垃圾,規定從收集到處理全程都要進行嚴格管理,特別是對于感染性垃圾的收集和處置,規定更為細致。 據全球華語廣播網日本觀察員黃學清介紹,目前有95%以上的醫療垃圾是醫院委托給外部處理的,其委托和處理情況必須有詳細的書面報告。對于垃圾處理企業的管理實行注冊制度,把各處理企業的具體情況向垃圾排出單位提供,使其掌握該企業的業務許可狀況,包括處理種類、日處理量、設備、方式等;對于未注冊企業的垃圾不予以處理。同時在容易違法投棄垃圾的地點安裝攝像頭并鼓勵居民舉報,一旦發現違法丟棄的情況,警方將開展調查,可處以60萬人民幣的罰款,法人代表可判處600萬人民幣的罰款并吊銷營業執照。不僅醫療機構要嚴格遵守處理規定,也要求病人配合執行。比如有些醫院在抽血后,護士會囑咐患者要把貼在針口上的創口貼扔到醫院衛生間的專門垃圾桶里,因為有血跡的垃圾要另外處理。 1997年醫院開始實行了垃圾容器登記制度,對容器生產廠家及產品的質量進行評定,只有通過鑒定合格后才能正式生產和使用。可回收的醫療垃圾的處理程序越來越方便,比如一次性針頭的處理,若回收公司把垃圾容器發放給醫院,容器滿了以后回收公司會來回收這些垃圾桶,運到工廠,用2千攝氏度的高溫熔解成鋼水,之后再制造成鋼管等產品。另外,近年來病人在家接受治療的情況成倍增長,所產生的醫療垃圾如何處理一直是醫療機構和地方政府研究的問題。現在普遍的方式是具有傳染性高的或形狀上容易傷人的垃圾由醫務人員帶回醫院處理,其他扔到生活垃圾中由當地政府負責清理。 |
相關閱讀:
- [ 11-06]福安畬區健康扶貧在行動 專家醫療服務暖人心
- [ 11-06]印度一醫院兩天內30名患兒死亡 或因醫療設施缺乏
- [ 11-05]改善醫療服務 提升醫改成效 漳州多措并舉緩解百姓看病難問題
- [ 11-04]湖里區集中約談民營醫療機構 構建和諧醫患關系
- [ 11-03]南平市第一醫院啟動聯合醫療志愿服務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