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家盛 央視網消息:“我們研究的環保廁所已經到第四代了,相比之前的三代產品,性能更穩定。”30多年來,從油漆工到車工,再到跨界研究環保廁所,黨的十九大代表耿家盛對自己的定位從來沒變:“我就是一名工人,永遠要做最好的自己。” 耿家盛出生在技術工人家庭,1982年技校畢業后,他先是在昆明銑床廠當油漆工。兩年后,他又來到昆明重型機器廠,改行學習車工技術。從最基礎的搖手柄學起,在廠里請教老師傅,回家再問同為車工的父親。就這樣,零基礎的耿家盛很快成為廠里的骨干。 改行做車工后,耿家盛與磨刀結下了不解之緣。車工就靠“一把刀”,刀好,活就不會差。在耿家盛看來,車工的工作簡單來說就是磨刀,往難了說是磨出一把好車刀。要想制作出來的工件精度高,就離不開一把好的車刀。而一把車刀往往需手工在每分鐘3000轉的砂輪機上打磨。加工一個工件,最多可能需要20多把不同的車刀。 喜歡鉆研的耿家盛,工作效率比普通車工高出三四倍,他甚至每年都有一兩樣“改革”。他自創的螺紋加工快速返程法等獲得2項國家發明專利,2項國家實用新型專利,并為企業創造了幾百萬的產值。他改進的塔吊塔節加工工藝,讓公司塔吊生產產能提高三到四倍。 2016年,公司將生產移動式生態環保廁所作為企業轉型的突破口,“第一車工”耿家盛擔任研發小組組長。 接到重任的耿家盛面臨兩個挑戰:從機械制造到環保廁所,自己一下子變成了門外漢,而且手上只有一張原理圖,連設計圖都沒有。 怎么辦? “剛轉型時真是一片空白,困難重重。但社會要發展,你就得靠不斷進步去適應。”談及轉型的痛苦,耿家盛說,“很多技術關口都要靠自己突破,但熬了無數個通宵后,產品越來越穩定。” 耿家盛帶領團隊從零基礎學起,查資料、向人請教,前后花了3個多月,環保廁所終于從概念變成實物。2017年4月,耿家盛團隊研發的環保廁所已進入規模化生產階段。 “第四代產品每天可以滿足400多人次使用。”耿家盛自豪地說。 “技術就是經驗的積累,必須在不斷學習過程中提高自己。”耿家盛說,自己拿到圖紙后會習慣性地去找其中不合理的地方,不斷地改進。除此之外,他還利用休息時間學了鏜床、鉆床等加工技能,并自學了CAD制圖,成為一名技術全面的加工能手。 從技校畢業的油漆工到加工行業的一把刀,從一名學徒到一位“名匠”,耿家盛用30多年的執著與堅守詮釋了工匠精神,如今,他又將自己的技術傳授給車間同事以及自己的徒弟。 再過6年,耿家盛就要退休了。對于一個有著30余年工齡的老技工而言,6年時間很短;但對于一個新產品的研發而言,6年的時間還有很多路要走。 “我的一生都在傳承父輩的技術、思想和對人生的要求。”看著父親從一名一線工人成長為行業的行家里手,也耳濡目染父輩們對手藝技術精益求精、重視人品甚于才華,耿家盛認為自己受益匪淺。(材料來源:新華網 中新網) |
相關閱讀:
- [ 04-07]男子每天深夜驚醒 發現老婆竟在他床前磨刀
- [ 03-24]四川一在押人員趁人熟睡磨刀片 圖謀自殺被制止(圖)
- [ 07-10]廣東磨刀山遺址為北回歸線以南人類最早活動區
- [ 07-27]河北承德:承鋼磨刀隊義務為民磨刀31載
- [ 04-23]磨刀老人捐兩年攢下的2224枚硬幣給災區(圖)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