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0月16日電 題:懲治網絡犯罪,維護信息安全——最高檢發布第九批指導性案例打擊計算機網絡犯罪 新華社記者丁小溪、熊豐 最高人民檢察院16日圍繞打擊計算機網絡犯罪主題發布第九批指導性案例,旨在向社會進行以案釋法,進一步加大對計算機網絡犯罪的預防和打擊力度。 據介紹,最高檢第九批指導性案例包括李丙龍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案等6件案件。檢察機關針對計算機網絡犯罪中常見的、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幾類犯罪,尤其是近年來“互聯網 ”經濟中出現的犯罪類型選取了相應案例。 “計算機網絡犯罪屬于新類型犯罪,以指導性案例的方式提煉司法實踐中可行的法律適用規則,有利于指導檢察人員提高法律適用能力,準確打擊此類新型犯罪。”最高檢法律政策研究室主任萬春說。 最高檢新聞發言人王松苗表示,當前計算機網絡犯罪主體日趨年輕化、專業化,形式日趨隱蔽,活動日趨組織化、集團化,手段日趨多樣多變。在犯罪手段方面,既有利用網絡侵入計算機系統非法獲取信息、修改密碼、黑客攻擊銀行賬戶等攻擊計算機信息系統的犯罪,也有利用網絡實施盜竊、詐騙、開設賭場、非法經營等利用計算機網絡進行的犯罪。 近年來,檢察機關推動打擊和預防網絡犯罪力度持續增強。數據顯示,2016年以來,全國檢察機關適用涉嫌非法侵入計算機信息系統罪等7個涉及計算機犯罪罪名,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訴727件1568人,其中2017年1月至9月提起公訴334件710人,同比分別上升82.5%和80.7%;對網絡電信侵財犯罪案件提起公訴15671件41169人,其中2017年1月至9月提起公訴8257件22268人,同比分別上升88.6%和118.6 %。 最高檢偵查監督廳副廳長韓曉峰說,檢察機關從治理上游犯罪入手,加強與銀行、電信、互聯網企業及行業監管部門的聯系,阻斷公民信息泄露渠道,切斷電信網絡詐騙犯罪的源頭。 同時,針對網絡犯罪的技術性和隱蔽性問題,檢察機關堅持以證據為核心,不斷加強智慧檢務建設,“以高科技對抗高科技”,有效提升了辦案效果。 “電子證據是懲治計算機網絡犯罪的關鍵證據。檢察機關依托現代科技手段,建設電子證據實驗室、電子數據云平臺,以電子證據為突破口破解打擊犯罪難題。”最高檢公訴廳副廳長張相軍說。 檢察機關依托大數據等技術,通過分析海量檢察數據,對常見多發和新型疑難計算機網絡犯罪案件進行分析,為事實認定、法律適用、輔助量刑、辦案決策等提供數據支撐。運用出庭一體化平臺,研發和應用新型多媒體示證系統,更加直觀形象地在法庭上展示證據,還原網絡犯罪流程,增強出庭指控犯罪效果。 張相軍表示,在防范計算機網絡犯罪方面,社會公眾要切實增強自我保護和安全意識,妥善保管好個人重要信息,養成良好的計算機網絡使用習慣,增強網絡風險意識。 |
相關閱讀:
- [ 10-16]漸入佳境的網絡劇 從邊緣走向主流?
- [ 10-16]省檢察院聯合相關媒體對“法治進校園”省級巡講活動進行網絡直播
- [ 10-16]2017年福建高校網絡通訊社大學生通訊員入選名單
- [ 10-16]漳州3株古樹入選福建“樹王”評選 即日起至10月30日網絡投票
- [ 10-15]民政部:網絡募捐成為慈善新模式 募捐主體多為80、90后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