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南科技學院小麥研究中心,小麥育種專家茹振鋼在人工氣候實驗室查看小麥長勢(9月30日攝)。新華社記者馮大鵬攝 新華社北京10月14日電 題:肩負重托不辱使命——來自基層蹲點現場的報道 新華社記者 一把小麥,是黨的十九大代表、河南科技學院小麥育種專家茹振鋼特意放在赴京行囊里的。這是他研制的最新雜交小麥成果樣品,是他為黨的十九大送上的一份特殊禮物。 收獲的10月,正是共襄盛舉時,神州大地盡顯喜慶祥和。2287名來自各行各業的黨的十九大代表,凝神聚力、恪盡職守,以飽滿的精神狀態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 他們肩負著全黨的重托,將齊聚北京共同繪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新藍圖。 堅守基層 履行職責 秋天的貴州貞豐縣龍場鎮龍河村,綠油油的菜地透出清新的氣息。黨的十九大代表、村衛生室醫生鐘晶像往常一樣,肩挎醫藥箱,穿過田間小路一步步走向村民家。看到鐘晶來了,布依族鄉親們高興地圍攏過來和她說說心里話,道道家常事。 “我要牢記黨的宗旨,為鄉親們看好病、服好務,更好地履行醫者的職責。作為黨代表,我也要把群眾的心聲帶到北京去。”鐘晶說。 從鄉村到城市,從海島到邊疆,在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的日子里,許許多多十九大代表和鐘晶一樣,堅守一線基層,用行動詮釋著共產黨員的使命擔當。 頭戴黃色的安全帽、沿著輸電線路巡邏、時不時還得爬上高高的電塔檢查安全隱患。十九大代表、國家電網安徽宿州供電公司運維檢修部帶電作業班副班長許啟金,與同事每天巡視線路。他的工作日程表一直排到了去北京參會前的最后一天。 “我是一名黨代表,干工作不能拈輕怕重,遇到急難險重更要挺身而出、認真履責。”許啟金樸實的話語,透出的是沉甸甸的責任。 千里之外的天津開發區,十九大代表、國家超算天津中心應用研發部部長孟祥飛伏案正忙。 黨的十九大召開在即,孟祥飛和同事們仍工作在科研第一線——維護我國首臺千萬億次超算“天河一號”的日常運轉、對正處于研發中的“天河三號”開展科研攻關……雖然忙得連軸轉,孟祥飛卻覺得很充實:“在找到中國超算發展方位的同時,我也找到了共產黨員的人生定位,更加明確了為推動科技創新事業不斷發展的使命和職責。” 使命在肩 人民在心 出發在即,十九大代表、寧夏回族自治區吳忠市鹽池縣王樂井鄉曾記畔村黨支部書記朱玉國依然在抓緊時間和鄉親們一起搶收蕎麥。受益于金融扶貧的好政策,曾記畔村去年實現脫貧摘帽。 “這幾年我們村土路變油路、危房變磚房,年人均純收入從一兩千元增長到去年的8000多元,我要把老百姓滿滿的獲得感和幸福感帶到黨代會。”朱玉國語帶欣喜。 事事以人民為念,時時為人民謀福,這是黨的宗旨,也是每一位十九大代表的使命所在。 新疆阿克蘇地區阿瓦提縣縣委副書記吾布力喀斯木·買吐送這幾天更忙了。他把群眾的心聲整理成厚厚一沓筆記,打算帶到北京去。“作為黨的十九大代表,我要更好地履職盡責,不負黨的使命,不負百姓期待。” 十九大代表是榮譽,更是責任。安徽省六安市金寨縣花石鄉大灣村第一書記余靜自打擁有這個“新身份”后,走訪貧困戶就多了一項“幫您向‘十九大’帶個話”的固定內容。無論是醫療保障,還是產業扶持,余靜將老百姓的心聲一一記下。 承載期望 薪火相傳 重慶長客軌道車輛有限公司幾千平方米的廣闊車間里,一列列輕軌車輛整齊排布。實驗設備前,十九大代表、工程師姚鴻洲神情專注,他主持的雙流制軌道車輛研制最近正迎來攻關的關鍵節點。 這段時間,姚鴻洲比以往更多地呆在車間和實驗室,工作計劃排得滿滿當當。“作為黨的十九大代表,我更加感受到了我們這代人身上肩負的科技興國的重任。我們必須爭分奪秒,和自己爭,和科技強國爭!”他說。 每一位十九大代表就是一股奮進的力量,讓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期盼成為現實,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之路護航。 有代表在科技興國的一線燃燒青春,也有代表在脫貧攻堅的前沿“啃硬骨頭”。大山深處的貴州省羅甸縣麻懷村,十九大代表、村支書鄧迎香正組織村民參加家政服務培訓,大家你一言我一語,笑聲和希望充滿了村莊。 “被選為黨的十九大代表我感覺責任很重,必須努力學習。”鄧迎香的笑容里滿是信心,“我要繼續帶領大家努力脫貧致富。” 時代在變化,共產黨人的使命擔當不會改變。正如102歲的十九大代表、原中顧委委員焦若愚所說:“黨的事業薪火相傳,靠的是廣大黨員的理想、信仰、忠誠、擔當。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齊心協力、不懈奮斗,我們的國家一定會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
相關閱讀:
- [ 10-15]【視頻】喜迎十九大 永遠跟黨走
- [ 10-15]綜合消息:多國媒體積極評價中共領導成就 關注即將召開的中共十九大
- [ 10-15]中外記者探訪科技文化創新企業 為十九大報道預熱
- [ 10-15]晉安:腰鼓火辣辣 喜迎十九大
- [ 10-15]廈門同安白交祠村干部群眾熱盼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