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產業投融資體系已具雛形 除了銀行信貸,投資基金、保險、上市融資,文化企業可選擇的融資渠道越來越多,金融機構也以開放合作的態度不斷創新文化金融服務。目前,我國文化產業已基本形成包括債券融資、銀行信貸融資、社會投資、資本市場融資等在內的多層次、多渠道、多元化的投融資體系。 在資本市場,文化部早在2011年就下發了《關于推進文化企業境內上市有關工作的通知》,并聯合證監會、滬深證券交易所建立了文化企業上市輔導培育機制,定期舉辦文化企業上市輔導培訓,建設文化企業上市資源儲備庫,形成了“儲備一批、培育一批、申報一批、發行一批”的梯次格局,有序搭建了資本市場的“文化板塊”。2015年,文化部與深圳證券交易所合作,在山東曲阜、四川成都兩地舉辦小微文化企業投融資路演暨項目推介活動,以小微文化企業項目現場路演、資本市場投融資業務培訓、融資項目現場對接洽談、融資項目公共展示等方式,積極探索為小微文化企業對接金融服務機構搭建交流合作的平臺,增強小微文化企業借助A股市場、新三板、區域股權市場等渠道融資加快發展的能力。隨后,新疆、河南等地也開展了此類針對中小微文化企業的投融資路演活動。
?? 2015年11月,“小微文化企業投融資路演暨項目推介活動·四川站”在成都舉行。圖為路演現場。中國經濟網資料圖 近年來,我國資本市場已形成多層次體系,其中包括場內市場的主板(含中小板)、創業板和場外市場的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證券公司主導的柜臺市場。 有著“中國納斯達克”之稱的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俗稱“新三板”),被視為中小微文化企業的“及時雨”。自2014年起,我國文化類企業就掀起了一股掛牌新三板的“熱潮”。有數據顯示,2015年,有358家文化企業掛牌新三板,而2016年僅1月至4月,新三板文化企業掛牌數量就達到255家。 債券市場方面,2012年3月,文化部文化產業司聯合中國人民銀行金融市場司、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等部門開展了文化企業債券融資試點工作,鼓勵優質文化企業勇于嘗試新型融資工具。截至2015年4月末,共有128家文化企業通過銀行間債券市場發行了524支債券,累計融資4703.4億元。 此外,2014年之后,我國文化產業投資基金發展迅速,并具備了一定的規模。政府、傳媒集團、券商、金融機構、專業的創投團隊等陸續進入文化產業領域,利用各自的優勢設立文化產業基金,并且相互合作,資源優勢共享,在文化大發展的背景下相繼成為文化產業發展必不可少的一股推動力。研究機構數據顯示,2016年文化產業基金新增241支,募集規模達38.4億美元,同比增長27%。2012年到2016年,我國文化產業基金支數和募集規模呈現總體上漲趨勢,文化產業投資基金總規模已破千億元。(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張晶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