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鐵路里程最長的旅客列車”開行6天5夜 鐵軌上的“慢旅行” “上車睡覺,下車拍照”、“熱門景點全是人山人海”、“堵在路上時間都夠搓盤麻將”……各種對十一假期的抱怨總是不絕于耳。 不過,也有越來越多的人選擇趁著假期來一場“慢旅行”。其中北京開往莫斯科的K3次國際列車成為了許多資深驢友的選擇。在這個“十一”假期前的9月27日,這趟被稱為“中國鐵路里程最長的旅客列車”載著150位旅客走出國境,走上了跨越歐亞的火車旅程。
中蒙邊境上的 火車換輪體驗 9月27日上午11點,這趟掛載13節車廂的國際列車從北京站出發,開啟了長達6天5夜的長途跋涉。 在北京一家外企工作的侯喬是這趟列車的乘客之一,這次他的目的地是去往貝加爾湖。“其實一兩個月就已經做好了旅行計劃,尤其這一路還能兩次穿越國境,看到火車換輪的全過程,對自己來說是一種獨特的體驗。”由于蒙古、俄羅斯與中國軌距不同,列車會在中蒙邊境的二連站完成換輪工作。拆分車廂、拖入換輪庫,再被起重機高高吊起,換好寬軌轉向架。在換輪的近四個小時中,車廂內的乘客紛紛趴到窗前,用相機瞄準窗外,錄下換軌中每個瞬間。 進入蒙古國后,列車開始在茫茫戈壁上直線行駛。到了第二天中午時分,列車經停烏蘭巴托,許多游客跑下車廂走到車站外一窺當地風采。頭一次出國的小邵剛到站就鉆進了站臺的小賣部,回到車上跟大家伙分享剛買到的蒙古美食。“剛才在車站小賣部買餃子,想讓售貨員給幫忙加熱一下,可不知道怎么說,就學著微波爐‘滋……叮!’,沒想到他們還真懂了!” 烏蘭巴托停靠近一個小時后,列車繼續前行,當天深夜抵達俄羅斯邊境。“很多人對烏蘭巴托都有一個幻象,但真正到了這里以后,才能看到一個真實的蒙古國。”侯喬告訴記者,“從烏蘭巴托再往北去,就跟南邊戈壁完全不同,鐵路沿著河谷前行,山川顯得更加秀麗,甚至能近距離看到鐵路沿線放養的牛羊在吃草。”
一早醒來貝加爾湖嵌入車窗 最激動的是第三天早上,深藍色的貝加爾湖映入車窗。鐵路沿著湖岸行駛,許多旅客放下車窗,開啟了抓拍模式。“火車走了四個小時都還在湖邊,它太長了。”侯喬感嘆道。 當天下午,列車在伊爾庫茨克停靠,20余名前往貝加爾湖游覽的游客在此下車。在這里,蘇先生和張先生兩家十一口人揮手向列車告別,他們向記者介紹了自己的旅行計劃:先在貝加爾徒步,再去摩爾曼斯克看極光,還要去圣彼得堡看歌劇,到莫斯科喝口地道的紅菜湯。“每年假期都是一大家子出來熱鬧熱鬧,已經成了傳統,邊玩邊看,不用太著急。” 列車繼續前行進入西伯利亞,窗外的風景變成無窮無盡的樺樹林與松樹林,時而飄起雪花,時而陽光普照。 列車乘務員被追著合影 從廣州來的吳女士隨身攜帶了一部收音機,她告訴記者,每次旅行的時候都特別留意當地的廣播,聽著當地音樂更能了解風土人情。“這次出國特意坐火車,車上都是中國的乘務員,每天一起聊天、問候,好像自己家里人一樣,特別親切。” 乘坐“國列”的旅客中,有不少是跟團前往俄羅斯的。一位旅行團導游告訴記者,自己的旅行團28人全部來自四川,這個“十一”假期將在莫斯科和圣彼得堡度過。“參加這個團的大多是中老年人,有時間也很希望能看到周圍的風景,看俄羅斯城市。” 擔任此次列車長的陳響告訴記者,如今乘坐國際列車的乘客正逐步增加。“以前乘坐這趟列車的乘客中,來自歐洲和美國的旅客居多,不過自從2010年以后,能明顯地感覺到中國游客的數量在逐年的增加。”在這趟列車上,乘務員都成了“明星”,他們成了眾多旅客追隨合影留念的對象。(李博) |
相關閱讀:
- [ 10-05]南鐵今日加開65列列車
- [ 10-04]【改革 印記——看中國發展】列車車次小變化 40年國家大發展
- [ 09-30]今日福州火車站預計發送旅客12萬人次 “絲路列車”受熱捧
- [ 09-27]國慶中秋相連 昆鐵加開多趟列車滿足旅客出行
- [ 09-21]新列車運行圖今起實行 廈門至武漢重慶時間縮短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