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報道,2017年諾貝爾獎將從10月2日起陸續揭曉,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將在北京時間今天下午最先公布。生理學或醫學獎是根據已故的瑞典化學家諾貝爾的遺囑而設立的,目的在于表彰在生理學或醫學界做出卓越發現者。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于1901年首次頒發,由瑞典的醫科學院卡羅琳學院負責評選。該獎項至今已頒發107次,由于常有多人共享獎項,因此獲獎者有211人,其中有12名女性。 在諾貝爾百余年的歷史中,有九年沒有向任何人頒發生理學或醫學獎,原因可能是那些年份里,這一領域可能并沒有足夠重要的發現和突破。同時,這一年的獎金也自動順延到下一年。 2015年,科學家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成為亞洲第一位獲得這一獎項的女性科學家,這也使得這一獎項更為中國人所熟知。 今年的生理學或醫學獎會花落誰家?信息服務提供商科睿唯安通過分析學術引用,預測了獲獎的三大熱門人選以及他們可能獲獎的原因: 劉易斯·C·坎特利(Lewis C. Cantley),美國桑德拉和愛德華·梅耶癌癥中心梅耶中心主任、威爾康乃爾醫學院癌癥生物醫學教授。獲獎原因:發現了磷酸肌醇3-激酶(PI3K)的信號通路并闡明其在腫瘤生長中的作用。 卡爾·J·弗理斯頓(Karl J. Friston),英國倫敦大學學院惠康基金會神經影像中心學者。獲獎原因:通過統計參數圖和基于體素的形態學分析對腦成像數據分析研究做出了重要貢獻。 張遠(音譯,Yuan Chang)、帕特里克·S·摩爾(Patrick S. Moore),美國匹茲堡大學醫學院學者、美國癌癥學會研究教授。獲獎原因:發現卡波濟氏肉瘤相關皰疹病毒/人類皰疹病毒8型(KSHV/ HHV8)。 待到“諾獎周”結束,每年12月10日,諾貝爾獎頒獎典禮和晚宴會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隆重舉行。屆時,瑞典國王會親自為獲獎者頒發證書、獎章和獎金。 生理學或醫學獎獎章圖案是手拿一本打開的書的醫學之神,她正在從巖石間收集泉水,為生病的少女解渴。獎章上刻有一句拉丁文,大致翻譯為“新的發現使生命更美好”。 而也正如獎章上的銘文所言,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所獲成果,長期以來為人類的健康作出了突出貢獻。 以下為近十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獎者以及他們的獲獎原因: 2016年 日本分子細胞生物學家大隅良典因“發現細胞自噬的機制”獲獎。 2015年 中國科學家屠呦呦因為“中藥和中西藥結合研究提出了青蒿素和雙氫青蒿素的療法”獲獎;同時,愛爾蘭科學家威廉·坎貝爾和日本科學家大村智因“發現對一種由蛔蟲寄生病引發的感染采取了新的療法”同獲該獎。 2014年 英國科學家約翰·奧基夫和挪威兩位科學家愛德華·莫索爾和梅·布萊特·莫索爾因“發現構成大腦定位系統的細胞”獲獎。 2013年 美國科學家詹姆斯·E·羅斯曼和蘭迪-W·謝克曼,以及德國科學家托馬斯-C·蘇德霍夫因“在細胞內運輸系統領域的新發現,三人發現了細胞囊泡交通的運行與調節機制”獲獎。 2012年 英國科學家約翰·格登爵士和日本科學家山中伸彌因“發現成熟細胞可被重寫成多功能細胞”獲獎。 2011年 美國科學家布魯斯·巴特勒和法國科學家朱爾斯·霍爾曼因“他們對于先天免疫機制激活的發現”獲得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美國科學家拉爾夫·斯坦曼也因“他發現樹突細胞和其在獲得性免疫中的作用”共同獲得該獎。 2010年 英國科學家羅伯特·杰弗里·愛德華茲因為“在試管嬰兒方面的研究”獲獎。 2009年 澳大利亞科學家伊麗莎白·布萊克本、美國科學家卡羅爾·格雷德和英國科學家杰克·紹斯塔克因為“發現端粒和端粒酶如何保護染色體”獲獎。 2008年 德國科學家哈拉爾德·楚爾·豪森因“發現了導致子宮頸癌的人乳頭狀瘤病毒”獲得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法國科學家弗朗索瓦絲·巴爾-西諾西和呂克·蒙塔尼因“發現人類免疫缺陷病毒(即艾滋病病毒)”同獲該獎。 2007年 美國科學家馬里奧·卡佩奇和英國科學家馬丁·埃文斯爵士以及美國科學家奧利弗·史密斯因為“在利用胚胎干細胞引入特異性基因修飾的原理上的發現”獲獎。 |
相關閱讀:
- [ 09-22]諾貝爾獎經濟學得主評“一例一休”:勞資雙輸
- [ 09-16]2017搞笑諾貝爾獎揭曉啦!看看今年奇葩研究都有啥
- [ 07-17]全球首位“數學界諾貝爾獎”女性得主英年早逝 終年40歲
- [ 03-30]鮑勃·迪倫將于本周末在斯德哥爾摩領諾貝爾獎
- [ 12-19]“中國青年諾貝爾獎”東潤丘成桐科學獎正式揭曉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