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9月27日電題:標記當代文化藝術新高度——第十四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獲獎作品巡禮 新華社記者周瑋 若干年之后,當人們回望第十四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的時候,會看到其所清晰標注的中國文藝工作者勇攀文藝高峰的新高度。 本屆“五個一工程”評選是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中國文聯十大中國作協九大開幕式上發表重要講話之后的第一次評選。 近年來,在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指引和激勵下,文藝創作活力迸發,質量穩步提升,各門類都涌現出一大批優秀作品。本屆評選出電影11部,電視劇(片)11部,戲劇10部,廣播劇8部,歌曲10首,圖書10部,并授予7部作品特別獎,67部作品可謂近年各文藝門類中最新水平、最具代表性的精品佳作,充分展現了文藝工作座談會以來文藝創作的豐碩成果和嶄新成就。 文藝吹響時代前進號角,代表時代風貌,引領時代風氣。可以說,這67部獲獎作品是對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黨全國人民砥礪奮進五年的生動寫照。廣大文藝工作者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不斷增強文化自信與文化自覺,以火熱的文藝創作融入壯闊的時代,成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征途中一道獨特風景。 把握時代脈搏 彰顯中國精神 把握時代脈搏,承擔時代使命,聆聽時代聲音,勇于回答時代課題——這是本屆“五個一工程”獲獎作品最為鮮明的特點。 獲獎作品涵蓋現實題材、重大革命和歷史題材、農村題材等,既有對國家戰略決策的藝術展現,又有對基層日常生活的生動描繪,既有領袖人物、英模人物的形象塑造,又有普通百姓真摯情感的真實記錄——這是本屆“五個一工程”獲獎作品的基本面貌。 文藝以反映時代精神為神圣使命,與國家和民族休戚與共;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生動活潑地體現在文藝創作之中,用栩栩如生的作品形象引導人們求真、崇善、向美——這是本屆“五個一工程”獲獎作品的基本品格。 電視紀錄片《將改革進行到底》《永遠在路上》充分反映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扎實推進全面深化改革、深入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的偉大實踐。 建黨95周年,建軍90周年,抗戰勝利70周年,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在這些重要歷史節點,涌現出許多重磅之作,如電影《百團大戰》《血戰湘江》、電視劇《海棠依舊》《太行山上》《彭德懷元帥》《絕命后衛師》、戲劇《雨花臺》《西安事變》、電視紀錄片《東方主戰場》、圖書《偉大也要有人懂:一起來讀毛澤東》《抗日戰爭》《谷文昌》等,從不同側面藝術再現了黨領導下氣壯山河的革命和建設歷程,生動塑造了革命先輩和模范的光輝形象,弘揚了崇高理想和英雄氣概。 電視劇《雞毛飛上天》展現改革開放30多年來浙江乃至中國商人創業改革中曲折而又輝煌的奮斗歷程,話劇《麻醉師》塑造了燃燒自己、創造醫學奇跡的英模人物,廣播劇《好大一棵樟子松》講述防風治沙、修路致富的感人故事,歌曲《不忘初心》深情謳歌共產黨員踐行黨的宗旨的風貌。 不少評委認為,與以往相比,本屆獲獎作品在藝術創作和制作水平上更加精益求精,創造出更加豐富多樣的中國故事、中國形象、中國旋律—— 電視紀錄片《第三極》《航拍中國(第一季)》,以精美的畫面、精致的制作展現了大美中國風光和人文歷史影像;舞劇《沙灣往事》將中國舞和現代舞融為一體,展現傳統文化薪火相傳的故事;廣播劇《板車女孩》從一個家庭的勵志故事出發頌揚了中華孝道。 深入生活扎根人民 書寫偉大夢想 藝術可以放飛想象的翅膀,但一定要腳踩堅實的大地。文藝創作方法有一百條、一千條,但最根本、最關鍵、最牢靠的辦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 “習近平總書記的指示,是我們藝術創作的真正原動力。只有在波瀾起伏的改革大潮中,在火熱和豐富的現實生活中,才能別開生面地講好‘中國故事’。”河北梆子《李保國》的創作過程,讓編劇孫德民感觸很深。 重新走進太行山,在深入生活中進行新的體驗和尋找,孫德民在一次次感動中找到了戲劇種子:“我們必須把身心緊緊地貼在裸露的大地上,從泥土中發現并托起屬于我們這個偉大時代和偉大人民的精神豐碑。” 2014年10月,在學習了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后,電視劇《海棠依舊》劇組決定把原定開機計劃推遲,重新打磨劇本。全體演職人員學習史料,到邢臺、邯鋼、武安等地走訪,在這個過程中大家“萌發出創作史詩的雄心,力求將一代偉人史詩般的經歷傳達給觀眾”。 2016年7月,《海棠依舊》在建黨95周年之際由央視播出,引起強烈反響,一些“80后”“90后”甚至“00后”自發追劇。“創作態度決定藝術高度,心浮氣躁只能喧囂一時,千錘百煉才能流傳后世。”導演陳力說。 無論是2014年的《智取威虎山》、2016年的《湄公河行動》等國產大片實現票房和口碑雙豐收,還是今年暑期檔《建軍大業》和《戰狼2》掀起觀影熱潮,可以說,這些高揚愛國主義旗幟、弘揚中國精神、彰顯中國力量的電影樹立了主流大片的創作標桿。 導演、演員吳京為創作好《戰狼2》、演好軍人形象,專門到特種部隊體驗生活18個月。“這是我人生最難忘、收獲最大也最享受的日子。” “《戰狼2》受到廣大觀眾的歡迎和厚愛,歸根到底,是來自民眾對國家、民族和人民軍隊的深厚感情,以及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與其說是這部影片取得了優異的成績,不如說它反映了時代的主題和人民的心聲。”吳京說,我們深信,中國文化的高原已經隆起在地平線上,高峰指日可待。 堅持“兩效”統一 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 本屆“五個一工程”評選還有一個重要特點——這是中辦、國辦印發《關于全國性文藝評獎制度改革的意見》之后的第一次評選,6個子項獲獎名額壓縮了70%以上。 競爭的激烈程度可以想見。名額少了,標準更嚴,一位專家評委介紹,本次評選中堅持正確思想藝術導向,強化精品意識,一切以質量為標準、用作品來說話,高標準嚴要求,寧缺毋濫,把真正經得起檢驗的精品選出來,充分發揮示范導向作用。突出原創性,對演出場次、收視收聽、票房效益等提出了明確要求,深入考察作品在群眾中的影響力。 從這個意義上說,這次評選結果體現了全國性評獎制度改革成果,反映了近年來我國文藝創作繁榮發展的總體態勢。 瀏覽獲獎名單,很多都是轟動之作,有些可謂家喻戶曉,都是經得起人民評價、專家評價、市場檢驗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雙豐收的佳篇力作。電影《戰狼2》《湄公河行動》《西游記之大圣歸來》《智取威虎山》取得了票房和口碑的雙贏、電視劇《平凡的世界》《于成龍》熱播熒屏;評劇《母親》演出177場、采茶戲《永遠的歌謠》演出100場;歌曲作品如《走在小康路上》《多想對你說》傳唱廣泛;圖書《抗日戰爭》發行65萬冊。 就在對這些作品的凝神觀看、側耳傾聽與靜心閱讀中,人們感受到溫暖、鼓舞與啟迪,看到美好、看到希望、看到夢想。 春風化雨、潤物無聲。這些優秀文藝作品彰顯信仰之美、崇高之美,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鼓舞全國各族人民朝氣蓬勃邁向未來。 在新的時代條件下,黨團結帶領人民進行偉大斗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我們有理由相信,作為我國精神文化產品創作生產的精品和示范工程的“五個一工程”,必將在筑就文藝高峰的征途上、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進程中發揮更大作用。 |
相關閱讀:
- [ 03-16]中國-東盟成立藝術高校聯盟 促區域文化藝術繁榮
- [ 11-11]四川省第二屆殘疾人文化藝術節開幕式在西昌舉行
- [ 06-01]李源潮參加“六一”國際兒童節活動時指出 用真善美的文化藝術豐富少年兒童的精神世界
- [ 12-21]2014瀾滄江·湄公河流域國家文化藝術節閉幕(高清組圖)
- [ 04-29]陜西法門寺第五屆佛文化藝術節啟幕(圖)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