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仁東(左二)在大窩凼施工現場指導反射面單元拼裝工作(2015年11月25日攝)。新華社發(中科院國家天文臺供圖) 南仁東其實打小就“野”。他是學霸,當年吉林省的高考理科狀元,考入清華大學無線電系。工作10年后,因為喜歡仰望蒼穹,就“率性”報考了中科院讀研究生,從此在天文領域“一發不可收拾”。 他的涉獵之廣泛,學識之淵博,在單位是出了名的。曾有一個年輕人來參加人才招聘會,一進來就說自己外語學的是俄語。南仁東就用俄語問了他幾個問題,小伙子愣住了,改口說自己還會日語。南仁東又用日語問了一個問題,讓小伙子目瞪口呆了半天。 即使是年輕時代在吉林通化無線電廠的那段艱苦歲月,南仁東也能苦中作樂,“野”出一番風采。 工廠開模具,他學會了沖壓、鈑金、熱處理、電鍍等“粗活”。土建、水利,他也樣樣都學。他甚至帶領這個國企工廠的技術員與吉林大學合作,生產出我國第一代電子計算器。 20多年前,南仁東去荷蘭訪問,坐火車橫穿西伯利亞,經蘇聯、東歐等國家。沒想到,路途遙遠,旅途還未過半,盤纏就不夠了。 繪畫達到專業水準的南仁東,用最后剩的一點錢到當地商店買了紙、筆,在路邊擺攤給人家畫素描人像,居然掙了一筆盤纏,順利到達荷蘭。 “真”--他仿佛是大山里的“村民” 這位外貌粗獷的科學家,對待世界卻有著一顆柔軟的心。 面容滄桑、皮膚黝黑,夏天穿著T恤、大褲衩。這位外貌粗獷的科學家,對待世界卻有著一顆柔軟的心。 大窩凼附近所有的山頭,南仁東都爬過。在工地現場,他經常饒有興致地跟學生們介紹,這里原來是什么樣,哪里有水井、哪里種著什么樹,凼底原來住著哪幾戶人家。仿佛他自己曾是這里的“村民”。 “天眼”饋源支撐塔施工期間,南仁東得知施工工人都來自云南的貧困山區,家里都非常艱難,便悄悄打電話給“天眼”工程現場工程師雷政,請他了解工人們的身高、腰圍等情況。 當南仁東第二次來到工地時,隨身帶了一個大箱子。當晚他叫上雷政提著箱子一起去了工人的宿舍,打開箱子,都是為工人們量身買的T恤、休閑褲和鞋子。 |
相關閱讀:
- [ 09-25]追憶“天眼”之父南仁東:為節省時間常泡面充饑
- [ 09-19]緬懷“天眼之父”南仁東 夢圓時他卻離去
- [ 09-18]新技術為案件監督管理安上“天眼”
- [ 09-16]天文界一大損失 “中國天眼”之父南仁東病逝
- [ 09-11]24萬游客造訪“中國天眼”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