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國數字商業新聞網站Quartz 9月21日報道,世界銀行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共有超過8億人口擺脫貧困,貧困發生率從1981年的接近90%降至現在的不到2%。中國的減貧成就世界矚目,但卻難以被另一個國家大規模復制。 報道稱,在扶貧方面,世界其他國家被中國拋到了身后。第72屆聯合國大會本周在美國紐約舉行,大會開幕之前,比爾和梅琳達 蓋茨基金會發出警告稱,國際社會或許無法實現宏偉的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到2030年消除極端貧困。 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共包含17個可持續發展目標,是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的延續和發展。后者尋求在1990年至2005年間消除極端貧困。在此期間,全球范圍內的極端貧困人口減少了逾10億,降至8.4億,對此,中國的貢獻率超過一半。 中國在減貧方面做出了令人驚訝的亮眼成績。因此,不少國家或研究機構把目光投向東方,希望向中國學習如何消除貧困。 文章指出,中國讓數以百萬計的民眾擺脫貧困的故事,是天時、地利、人和綜合作用的結果,“是一個在正確的時間和正確的地點執行了正確的政策的特定事例,同時,中國也抓住了全球化興起的機遇。今時今日,類似的事情不大可能再次發生?!?/p> 文章中還分析稱,中國的扶貧成就是由多方面的原因共同鑄就的。首先,從1978年實施改革開放起到本世紀初,20多年的時間里,中國一直維持“發展中國家的薪資水平”,卻擁有“富裕發達國家的基礎設施”,這種極具吸引力的組合吸引了眾多外資企業來中國投資建廠,創造了成百上千萬的就業崗位。中國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從1980年的不到200美元(約合1318元人民幣)激增至現在的8000多美元(約合5.27萬元人民幣)。其次,貨物運輸改革和消費型電子產品的革新,都為物美價廉的“中國制造”提供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雖然中國的減貧成就難以復制,但中國也有不少成功經驗值得他國學習,比如鼓勵實驗創新、投入大量資金建設基礎設施等。 |
相關閱讀:
- [ 03-30]泰國減貧瞄準偏遠地區 教育資源短缺為貧困深沉原因
- [ 01-16]中國對全球減貧貢獻最大
- [ 11-29]比利時減貧形勢不容樂觀 去年貧困人口超233萬
- [ 10-17]國際消除貧困日:全球貧困狀況及減貧措施
- [ 06-03]聯合國糧農組織總干事:中國成功減貧給世界啟示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