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日本內外“安心”——須解決三大難題 采訪期間,《環球時報》記者突然想到:“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是否來過福島第一核電站?”詢問得知,非常巧合,安倍到核電站視察正是4年前的9月19日。 根據《環球時報》記者掌握的資訊,2012年12月,安倍晉三第二次出任日本首相。從那時至今,他多次前往東北震災三縣,先后去過巖手縣8次,宮城縣12次,福島縣最多,去過16次。但福島第一核電站他只到過一次。 今年8月初,為挽回斷崖式下跌的支持率,安倍晉三改組了內閣。之后舉行的第一次“復興推進會議”上,安倍晉三要求“所有內閣成員都要擁有‘我就是復興大臣的意識’”。顯然,伴隨著時間流逝,已經有閣僚對此生疏、冷漠了。 如今,福島第一核電站面臨三大問題。第一個是四處堆積的污染土。“3·11”大地震引發核泄漏,結果之一是土地大面積污染。事后,東京電力公司進行了強有力的“除污”工作,清除出的污染土達到1400萬立方米。但是,其中只有37萬立方米的污染土被收存起來,僅占3%,其余的,要么依然蓋在綠色塑料布下,要么裝在黑色口袋中。日本政府稱2020年前要把這些“污染土”全部從街區中搬走,但可能嗎? 第二個問題是難以完全管控的污染水。福島第一核電站坦承,“3·11”大地震至今的6年半時間里,流入地下的污染水持續增加,大約已經超過100萬噸。盡管有人說“這樣的污染水流入海域,就像往大海里撒了一把鹽一樣,不會造成嚴重污染”,但恐怕沒有人對這種“撒鹽海水”不擔心。 第三個問題是核電站1號爐到4號爐的核燃料殘骸回收。時至今日,盡管已經使用了機器人調查等各種手段,爐內核燃料殘骸的融化和分布情況依然不明。預計到2021年才能夠開始回收,到2041年至2051年期間完成回收。 安倍晉三曾提出“福島創新·海岸構想”,想把福島第一核電站作為一個“廢爐研究和研發使用機器人的據點,以此向世界展示日本核電技術遇到困難后的發展”。但如今,福島縣還設有“歸還困難區域”,縣中心有57538人過著“避難生活”。 走筆至此,《環球時報》記者想起采訪中的一個花絮。辦理進核電站的手續時,安檢人員說:“您報備的是索尼相機,現在帶來的是松下相機。所以,您這部相機不能帶進去。”記者正感無奈時,站在旁邊的東京電力公司報道第二組經理廣瀨大輔說:“如果不能照相,他會感到很遺憾的。我們是不是通融一下。”交涉的結果是,記者被允許帶著松下相機進入。 廣瀨大輔后來對《環球時報》記者說:“如今,我們已經有五重對策,可以給1號爐注水。2011年3月地震發生時,大家都為1號爐注水冷卻的事情焦急萬分。我還記得,那時中國的三一重工企業援助了我們一臺長臂泵車,真的幫助我們解決了不少困難。中國對我們的幫助,我們是不會忘記的。” |
相關閱讀:
- [ 09-18]日政府欲打破福島事故后禁令 新建下一座核電站
- [ 09-12]日本伊方核電站1號機組反應堆報廢作業啟動
- [ 07-31]日本著手修改能源計劃 核電站新建和改建成焦點
- [ 07-24]福島第一核電站3號機組底部首次發現疑似核殘渣
- [ 07-20]日本確認福島第一核電站3號機組損失嚴重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