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終結共享單車“亂象”需各方合力 新業態遭遇新難題。沒膝荒草中,數不清的紅、綠、黃各色單車密密麻麻,無人問津。這是記者近日在合肥市一所廢棄學校內看到的情景。類似的共享單車違停暫扣點在合肥還不止一處,數以萬計的共享單車閑置浪費,受到輿論關注,被網民稱為“共享單車墳場”。 一邊是共享單車快速成長,一邊是違停問題耗費公共市政資源,共享經濟發展與公共資源適配面臨的難題如何破解? 共享單車堆積閑置觸目驚心 記者近日實地調查時看到,在合肥市清溪路和潛山路交口附近的一個院子內,堆積如山的各種品牌的共享單車,有小紅車、小黃車、小綠車等。有一些擺放得較為整齊,還有大量的共享單車橫七豎八堆擠在一起,形成“小山頭”。 “這些共享單車已經堆放好幾個月了,好多都還是大半新的。就這樣胡亂堆在一起風吹日曬的,太浪費了!”市民孫女士說。 類似的“共享單車墳場”不是孤例。在合肥蒙城北路附近一所廢棄的學校內,也有類似的大量共享單車堆滿了整個足球場。同樣現象,在杭州、上海等地也頻現報端,備受輿論關注。 合肥市城管局宣傳處處長李大勇介紹,城管部門主要查扣兩大類違停車輛:一是對城市交通秩序的破壞行為,比如違規占用人行道、盲道等;二是對市政公共設施以及園林綠化設施的占用和破壞行為,比如將車輛停放到綠化帶內、架靠到消防栓和路燈桿上、占用消防通道等。 摩拜單車安徽區域有關負責人徐曉景指出,合肥市城管部門主要是委托第三方機構查扣違停共享單車,而不是城管部門去查扣。 關于違停車輛下一步如何處置的問題,李大勇說,對于暫扣的單車他們會還給企業,但前提是這些企業必須拿出切實可行的辦法來解決違停的現象,比如采取技術手段,增加電子圍欄,配備足夠的管理人員等,但是至今企業方面沒有明確的回復。 浪費加劇促使政府企業制度化合作 隨著市場洗牌的加劇,再加上退出管理機制的不完善,一些企業退出市場后,之前投放街頭的共享單車無人處理,也造成了巨大的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隱患。李大勇舉例說,杭州的騎唄公司今年初在合肥市場投了5000輛共享單車,7月份該企業正式宣布退出合肥市場,而之前投放的共享單車沒有采取任何回收措施,任其“流放”街頭。 在政府部門為違停單車問題發愁的同時,共享單車企業也表示希望此問題盡快解決。摩拜單車安徽區域有關負責人說,被扣車輛得不到使用,價值得不到體現,企業巨額投入就沒有現金流回收,而且還有巨大的資金成本在無形中被消耗。 “我們多次與城管溝通取車,城管要求還車前提是企業有完善的管理措施,但是如何完善也沒有明確標準。”該負責人說,目前還沒有標本兼治的技術手段解決單車違停問題,僅靠企業自身難以找到治本措施。以公眾最為熟悉的電子圍欄為例,即便采用這種方式,單車GPS定位精準度、電子圍欄布置數量及規劃、用車便捷性等問題,還沒有完全解決。 徐曉景說,摩拜單車等共享單車企業已經和合肥市蜀山區城管部門建立初步溝通,比如城管要求共享單車企業增加管理人員,摩拜單車立即新增了100名左右的管理員,主要布置在一環內及一環外重點區域巡查;城管人員與共享單車共建微信群,城管發現違停單車后拍照發在微信群,企業確保半小時移走車輛。“這種溝通層面比較淺,政府、企業之間仍需要進行更深層次的制度化合作?!彼粲?。 包容不能縱容 標本兼治需合力 共享單車方便了老百姓短距離出行,拓展了城市綠色交通的內涵。對于新興業態,應以包容的態度對待,但是包容不等于縱容,專家建議,治理共享單車管理亂象,促進共享經濟健康發展,需要政府、企業、市民協同發力。 城管部門呼吁,應依據相關部委出臺的指導意見,盡快制定實施細則。首先,要明確各職能部門的管理職責,增強各部門之間的聯動配合,加強源頭管理,改變目前出現問題后采取末端管理的被動局面。同時,還要出臺共享單車的行業發展管理規定,引導企業理性投放,加強共享單車的管理維護,健全企業的退出管理機制。 徐曉景建議,盡早建立常態化溝通機制,由政府有關部門牽頭主導,定期或不定期召集共享單車企業研討并持續改進共享單車治理,比如單車投放總量控制的情況下,多家共享單車企業如何約束各自投放量?!叭绻纬蛇@樣的常態機制,對早日形成創新管理機制大有裨益?!彼f。 還有共享單車企業負責人提出,目前的單車停放點還不能與城市共享單車數量相匹配,希望城管、交通、交警等有關部門協商,增加城區單車停放點,通過劃線、明確設置醒目標識等措施。探索兼職聘用環衛工人等增加路面巡查頻次,薪酬費用企業負擔,但是需要政府牽頭成立類似行業基金的資金池,出資比例根據市場份額確定。同時,加大公益宣傳,培養市民正確文明使用共享單車、按照交通標志停放的主動意識。 |
相關閱讀:
- [ 09-18]市城管委系統志愿者整理共享單車 維護城市秩序
- [ 09-18]千萬富翁當共享單車維運工 每天走15公里搬5000斤
- [ 09-18]共享單車市場衍生加盟亂象
- [ 09-18]共享單車市場加盟亂象 招募宣傳天花亂墜
- [ 09-18]共享單車調查:尚存新用戶不能徹底免押金情況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