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制吳易昺到底難不難 一個月前,在天津全運會網球男單賽后,吳易昺聊起接下來的參賽計劃時,首先提到了美網公開賽的青少賽,“這是我最后一次參加大滿貫青少賽了,算是一次告別吧。” 昨天美國網球公開賽青少年比賽全部結束,不滿18歲的吳易昺前天在男雙決賽捧杯后,昨天又在男單決賽中戰勝賽會頭號種子、阿根廷人蓋勒奪得冠軍,這是中國大陸球員首次在大滿貫青少年賽中單打奪冠,并且包攬雙冠。對于即將走上職業賽場的吳易昺來說,這是最好的成人禮。 吳易昺走出不尋常之路 吳易昺不僅創造了中國男網歷史,也成為美網青少年賽會歷史上第二位雙冠王。能為中國網球書寫歷史的球員不多,也許吳易昺將來還能為中國網球帶來更多驚喜。 半“野生”的吳易昺 吳易昺和多次書寫中國網球歷史的李娜在出道歷程方面有些差別。李娜一路走來都在舉國體制中接受訓練,獲得比賽機會。吳易昺最初的“投資人”,就是自己的爸媽。 生于浙江的吳易昺的運動天賦遺傳自他在省拳擊隊當過運動員的父親,不過2004年,幼兒園中班小朋友吳易昺首次接觸網球的目的卻是為了減肥。隨著他的網球天賦被發掘,水平也越來越高。等到進入小學讀書的時候,他已經開始半天上學半天訓練的生活了。 那時吳家已經面臨著一次選擇。因為吳易昺打球不錯,讀書也不錯,從杭州文三街小學、保俶塔實驗學校到杭州二中,如果不去打網球,他也可以選擇學業成就。吳媽媽自豪地表示:“小學的時候,他絕對可以說是學霸級的孩子,只上半天課,考試成績都是名列前茅的。”但吳易昺選擇了另一條道路。從初中開始,他就沒有再去學校,主要通過老師網絡授課。 培養職業網球選手并非易事,除了時間、精力還有金錢。幾年前聊起吳易昺的培養費用,吳媽媽說已經花費百萬。好在吳易昺打球爭氣,得到了浙江省體育局的關注。高中階段前,浙江隊已介入吳易昺成長計劃,交換條件是要代表浙江參加全運會。此外,當吳易昺獲得了參加大滿貫青少年組比賽資格后,國家體育總局網球管理中心也予以關注。雙方達成“共建”協議,將體制內的平臺資源最大限度地向吳易昺開放。這樣看,出自“草莽”的吳易昺是相當幸運的。 中國男網新代言人 在吳易昺之前,中國網球最炙手可熱的青少年明星是徐詩霖。彼時徐詩霖剛剛從美國回來中國打球,在2013年澳網期間,徐詩霖用英文接受國內外媒體采訪。回國后她隨即簽約經紀公司,球服胸前有了多個贊助廠商的標識。如今吳易昺成了中國男網的新希望。 中國男網不是沒有過希望之星。國家隊中的吳迪和張擇,曾被認為是中國男子網球沖擊世界排名新高度的代表人物。但多次嘗試失利后,眾多贊助商帶著失望離開了中國男網。包括吳迪、張擇在內,不少男網球員一度沒有球拍贊助,只好拎著一把球拍闖天涯。 如今的吳易昺,比昔日的吳迪更具想象空間。他的年齡更小,不到18歲,未來成長空間更大;他的成長由家庭負擔,更符合世界網球潮流。當贊助商對整個中國男子網球市場的激情都集中在一人身上爆發,吳易昺的待遇自然水漲船高。 豪華團隊比肩李娜 這就有了如今吳易昺團隊的豪華配置。本次美網比賽期間,除浙江隊年輕教練齊霄、陳燕北陪同外,他還擁有西班牙技術教練納漢姆和體能康復師。平時吳易昺在國內和西班牙馬德里都有訓練基地可練。“如果是國內比賽,就在國內訓練,歐洲比賽,就去馬德里的基地。”吳易昺說。這樣水準的團隊,以前只有李娜曾經擁有過。 除了訓練團隊,還有經紀人團隊。吳易昺在今年的澳網青少年賽作為頭號種子參賽,最終殺進4強,也打出了名氣。對于中國大陸男子網球來說,已經很久沒有過大事件震動網球世界了。吳易昺的成功,也吸引了國際球探蜂擁而至。 吳易昺和家人經過權衡最終選擇了一家國際經紀公司。吳易昺未來將在選賽、申請外卡等方面獲得豐厚的資源支持。經紀人團隊建議,不主張在現階段急功近利地圍繞他展開商業開發,因為當吳易昺打出成績,世界排名攀升,贊助商自然會找上門來。 而吳易昺現有的服裝、裝備贊助商,也在經紀公司的幫助下由國內合約換成了國際合約,這也為下一步他開拓國際市場、實現商業價值最大化奠定了基礎。 吳易昺尚難復制 吳易昺正在走向成功,但并不是說所有繼承了家人的運動基因、愛好網球的孩子都能成功,就像中國還沒出現第二個李娜一樣。吳易昺的成功,在目前的中國網壇也屬個例,難以復制。 彭帥在本屆美網女單止步第二輪,在評價中國網球整體情況時,彭帥認為,“經過這么多年的發展,中國網球一定是在進步的,或許不可能馬上有個李娜出來,但是希望還在。” 而吳易昺獲得國內外教練、經紀團隊和贊助商關注,只能說明他作為中國男子網壇新秀是一種稀缺資源。這才出現萬千寵愛集于一身的景象,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中國男網的尷尬現實。 李娜之后再無李娜。吳易昺的出現,也并非中國男網崛起的先兆,中國網球整體騰飛的路還很長。彭帥認為,她們這一代人在退役后也可以在網球普及上做出貢獻。“希望可以幫助到年輕選手,把自己的經歷分享給他們,比如如何選教練、如何選比賽等等,哪怕是小小一點幫助。每個人做一點,就做大了。”她說。 文/本報記者 褚鵬 |
相關閱讀: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