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開放的中國:美麗江西秀天下”為主題的江西全球推介活動8日下午在外交部南樓三層舉行。2014年,丁社如用鍘刀將長一寸的白芍在3分鐘內切制成完整飲片360片,獲得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紀錄“手工切制中藥飲片數量之最”。
丁社如:祖傳的手藝不能在我這代丟了 希望更多人關注 在馮紹興的對面,來自江西樟樹市的老藥工丁社如正在為參觀者展示中藥切片工藝,用鍘刀將白芍切制成薄如蟬翼的飲片,雙手捧起剛剛切下的白芍飲片,輕輕一吹,飲片如紙屑般四散飛落。 樟樹中藥材炮制技藝源于西漢,興于明清。樟樹中藥炮制,不論炒、浸、泡、灸或烘、曬、切、藏等均十分考究,尤其是飲片傳統工藝刀工獨具一格,片型美觀,厚薄適中,2014年被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細細算下來,今年60多歲的丁社如干這行已經有半個世紀之久,“我家是祖傳的,從我爺爺開始就干這行,我很小的時候就跟著父親學,到現在有近50年了。”丁社如說。 2014年,丁社如用鍘刀將長一寸的白芍在3分鐘內切制成完整飲片360片,獲得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紀錄“手工切制中藥飲片數量之最”。 如今,隨著時代的發展,不少藥廠開始用機器進行中藥炮制。“如果比效率,人工肯定跟機器差好遠,機器一小時可以切一噸,我一個小時最多切一斤。但是人工炮制很多工序是機器無法替代的,一些炮制工序如果用機器做,藥效就會減半,而如果人工炮制,藥效就會得到保留,這也是人工炮制的價值所在。” 中藥炮制又臟又累,待遇又低,很多年輕人不愿意學習這種傳統的東西。然而丁社如卻幾十年如一日地堅持著。“祖傳的手藝不能在我這代丟了。”丁社如說,“希望更多的人能夠關注傳統技藝,認識傳統技藝的價值,讓江西中藥走出國門,走向世界。” |
更多>>相關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