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8月29日電(記者喻菲 申安妮)29日在北京召開的第七屆中國國際納米科學技術會議上公布的一項研究報告顯示,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納米科技研發大國,部分基礎研究躍居國際領先水平。 這份由施普林格·自然集團、國家納米科學中心、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合作編制的中國納米白皮書顯示,中國已成為當今世界納米科學與技術進步的重要貢獻者,中國納米科技應用研究與成果轉化的成效也初具規模。在專利申請量方面,中國位于世界前列。 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在大會上說,經過近30年的發展,中國科學家在納米科技領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科研成果,納米科技研究的整體實力已走在世界前列。隨著中國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和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等一系列科技創新重大決策部署的推進和落實,中國納米科技研究面臨新的重大發展機遇。 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第七屆中國國際納米科學技術會議現場,與會嘉賓合影留念。新華社記者金立旺攝 他說:“我們將高度重視戰略布局,加強頂層設計,充分發揮納米科技的創新驅動和示范引領作用,為國家的經濟、社會發展做出重大貢獻”。 納米科學是在納米尺度(從原子、分子到亞微米尺度之間)上研究物質的相互作用、組成、特性與制造方法的科學。它匯聚了現代多學科領域在納米尺度的焦點科學問題,促進了多學科交叉融合,孕育著眾多的科技突破和原始創新機會。同時,納米科技對高技術的誕生,對人們的生產、生活也將產生巨大的影響,其應用已經遍布材料與制造、電子與信息技術、能源與環境、醫學與健康等領域。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與中國南開大學共同開發出一種新型溫控納米材料,在節能方面有巨大應用潛力。 中國國際納米科學技術會議已經發展成為具有較強世界影響力的、綜合性品牌國際會議,兩年召開一次。本次大會,有來自全球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2000多名代表出席。 納米研究迅速崛起 白皮書顯示,過去20年,中國的科研產出實現了人類有史以來前所未有的增長速度。1997年,中國科研人員參與撰寫的科研論文約占科學引文索引期刊全球所發表的論文總數的2%。目前,中國幾乎貢獻了全球四分之一的原創論文。其中,最能突出展現這一發展趨勢的研究領域幾乎非納米科技莫屬。 據統計,1997年全球共發表了約1.3萬篇與納米科學相關的論文,到2016年已增至15.4萬篇,復合年均增長率達14%,高于所有領域平均水平。同期,中國納米方面的論文產出由1997年的820篇增至2016年的5.2萬余篇,復合年均增長率達24%。 河北唐山建華實業集團技術人員在展示石墨烯產品。石墨烯是一種基礎的納米材料,正成為國際新材料市場的耀眼明星,可廣泛應用于電子信息、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車、生物醫藥、生活日用等領域。 20年前,全球發表的科研論文中,大約只有2%涉及納米科學與技術。如今,這一比例已增至10%以上。在此期間,中國、韓國和印度納米領域的科研論文對整體科研產出的貢獻率超過了全球平均水平。 2007年以來,中國在納米領域的高被引用論文占比更高,達到22%的復合年均增長率,是全球增長率的三倍多。中國在2014年超過美國,其貢獻已是除美國以外其他國家的數倍之多。 白皮書指出,中國的納米專利申請量位列世界第一,這與中國納米科研強國的地位相一致。過去二十年,中國的納米專利申請量累計超過20萬件,占全球總量的45%,是全球第二大納米專利貢獻國——美國的同期累計申請總量的兩倍以上。 中國國家納米科學中心主任劉鳴華說,中國早就意識到納米科學對其科學、技術和經濟發展的潛在貢獻。2003年,中國科學院和教育部共同成立了國家納米科學中心,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和中國科學院都參與其中。 他說,政府有力的資金支持,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中國科學家投身于納米材料的研究。此外,越來越多的科學家在“海歸潮”中回國,這也有助于中國納米科研的迅速崛起。 能源、環保等領域應用前景廣闊 白皮書稱,與能源相關的應用,尤其是儲能和產能,是中國納米科研常關注的一個領域。這也是近三年來中國十大熱門納米材料應用中增長最快的領域。 由于環境問題日益嚴峻,中國正在大力投入研發新能源以及有助于節能和環境治理的新技術。中國眾多科研人員在納米材料電池和能源存儲與轉化的研究方面已處于世界領先地位。 不少專家認為,催化技術和納米催化材料是中國最有發展前景的納米科學領域。以納米結構為基礎的催化劑能夠加快化學反應,因此在化學或化工產業及煉油行業有廣闊的應用前景。例如,中國科學家最近研發了一種新的雙功能催化劑,能將煤氣化產生的合成氣直接轉化為低碳烯烴——生產塑料等材料的重要原料。他們的方法大幅提高了轉化效率,并已經成功吸引了多家化工企業,共同開發催化劑制備和工藝過程,將這一原創性成果實現產業化。 國際納米科學精英齊聚北京。新華社記者金立旺攝 此外,基于在一些納米科學領域的技術專長,中國在越來越多的國際合作項目中正在發揮重要的領導作用。“我們已經在能量轉換和存儲研究中處于領導地位,并在幾項新能源電池的合作項目中扮演重要角色。”一位專攻納米能源的研究者說。 白春禮說,展望未來,納米科技面臨諸多機遇和多方挑戰。“我們需要實現對于納米尺度基礎研究的突破,需要加快填補基礎與應用之間的溝壑,更需要滿足更多來自于世界能源、環境與健康領域的重大需求。” “我們將進一步加大創新人才的培養,加快構建和培育價值鏈和創新鏈,開展更加廣泛和有效的全球合作。希望通過共同努力,納米科技在基礎前沿領域能實現更多原創性突破,為中國早日建成世界科技強國作出應有的貢獻。”白春禮說。 |
相關閱讀: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