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中隊先后涌現出“中國武警十大忠誠衛士”閆大鵬、張啟龍,“反恐勇士”和全國五四青年獎章獲得者李波等英模人物。榮譽室里的證書獎章在歲月的洗禮下會褪色發黃,但中隊官兵忠誠守護榮譽、矢志維護穩定的決心卻歷久彌新,更加耀眼。
“中國武警十大忠誠衛士”閆大鵬正在指點戰士擒拿格斗技巧。 攝影 裴希婷 從身先士卒、愛警精武的奉獻中來 “看我的,跟我來”這是閆大鵬還是班長時,向全班戰士喊的口號。中隊從干部到戰士,早已形成身先士卒、率先垂范的榜樣氛圍。 “我自己都做不好,做不到,如何能夠帶兵打仗,如何能培塑戰士們的戰斗精神?”呂知根身為中隊長,以自身模范帶頭作用去感染戰士,激發斗志。每次考核,他做到個人成績全優。他注重戰術訓練,善于研究理論,每次都親自給戰士做示范,講方法。在他的帶領下,中隊官兵軍事素養過硬,敢打必勝的信心高漲。 對于李波來說,“奉獻”不是寫在士兵筆記里的一句空話,更是對戰友的滿腔熱情和對工作的高度負責。由于任務需要,中隊“四小工”的工作發生調動,李波主動要求當“修理工”,一人包攬大修小補工作。為了不耽誤訓練和執勤,這些“業余工作”都是花費寶貴的休息時間來完成。年初,他得知同班戰友李曉軍因為父親摔傷而情緒低落,悄悄給李曉軍家里寄去了2000元錢。 在二中隊,這樣的點滴奉獻是沒有規定的“規定動作”:遇有戰斗任務,永遠是老兵沖在最前頭,把新兵保護在身后;部隊徒步行軍,永遠是老兵走在排頭排尾偵察警戒,新兵在隊列中間跟著老兵學;面對榮譽進步,永遠是老兵大大咧咧地把它讓給新兵,而面對危急險情,才有老兵沖鋒的“特權”…… 熱血中流淌著忠誠,心中鐫刻著奉獻,肩膀上扛著擔當,即便是在荒涼的大漠,也依然是最有溫度的人生。 |
更多>>相關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