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篇論文中,101篇提供虛假同行評議專家或虛假同行評議意見 ○涉事作者521人中,486人不同程度存在過錯 27日,科技部、教育部、衛生計生委、自然科學基金會、中國科協聯合召開《腫瘤生物學》集中撤稿事件調查處理情況新聞通氣會。科技部政策法規與監督司司長賀德方代表聯合工作組通報了事件徹查處理總體情況和下一階段工作安排。 賀德方在通報中表示,撤稿事件發生以來,各相關部門協同配合,打出了系列“組合拳”。科技部會同相關部門成立聯合工作組,按照工作部署、徹查規范、核查程序、處理尺度和工作進度的“五統一”,對撤稿論文逐一徹查、甄別責任、嚴肅處理,始終堅持眼睛向內,從自身查找原因,形成“零容忍”的態勢,堅決遏制學術不端行為滋生蔓延的勢頭。 賀德方介紹,這107篇論文的事實情況總體已經核查清楚。經核查,107篇論文中,有2篇論文系《腫瘤生物學》重復發表;1篇系《腫瘤生物學》期刊自身錯誤撤稿,作者沒有過錯,《腫瘤生物學》已公開澄清;101篇存在提供虛假同行評議專家或虛假同行評議意見的問題,其中95篇由第三方機構提供虛假同行評議專家或虛假同行評議意見,6篇由作者自行提供虛假同行評議專家或虛假同行評議意見。這101篇論文中,有12篇系向第三方機構購買;其余的89篇由作者完成,經學術評議認定,其中的9篇存在內容造假,其他80篇系作者完成、內容未造假。這107篇論文共涉及作者521人,其中11人無過錯,486人不同程度存在過錯(這486人中,102人為主要責任人,70人為次要責任人,314人沒有參與造假),其他尚待查實的24人將按程序先納入科研誠信“觀察名單”。各涉事作者所在單位正在按照統一的處理規則,區分涉事作者參與論文造假的事實情況和具體情節,依據法律法規等相關規定,對涉事作者進行處理。 賀德方還介紹了已完成事實材料和處理意見與各責任人“兩見面”程序、形成明確處理意見的76篇論文的有關情況。這76篇論文涉及376人,各涉事作者所在單位已經提出了具體的處理意見,正在抓緊履行相關程序,對各責任人作出取消一定期限承擔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項目、晉升職務職稱等資格,追回所承擔的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項目經費,撤銷獲得的科技獎勵、學術獎勵、榮譽稱號等處理決定。此外,還將根據《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事業單位人事管理條例》《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處分暫行規定》等有關規定和單位內部規章制度,對相關責任人給予黨紀、政紀和其他相應處理。有關具體處理情況將在本單位網站予以公布。對其他被撤稿論文的涉事作者,所在單位也要抓緊完成處理意見與責任人見面程序,盡快作出處理決定。 同時,依據有關單位對撤稿論文的調查情況,科技部已暫停了21名涉事作者參加的20個國家科技計劃項目(課題)的立項程序,待責任確定后,對無過錯作者的項目將恢復立項程序。自然科學基金會對將撤稿論文作為研究工作基礎列入2017年度科學基金申請書中的51個項目采取了終止項目評審的措施。工程院暫停了1名涉事作者的院士候選人資格。 賀德方強調,聯合工作組將組織開展督查,督促各涉事作者所在單位嚴格按照程序作出具體處理決定,并將處理決定在本單位網站公布,確保調查處理落實到位。對在督查中發現的問題,要及時糾正,對有包庇袒護行為的單位及相關責任人,要嚴肅處理。 賀德方表示,有關部門正抓緊制定更加嚴厲的處理規則,開展對學術造假的法律懲戒研究,把治理學術造假納入法治軌道。組織開展學術期刊預警制度研究,年內將發布預警監測相關期刊名單。推動大學、科研機構等建立完善的學術管理制度,對科研人員學術成長軌跡和學術水平進行跟蹤評價,對重要學術成果發表加強審核和學術把關。加快推進教育、醫療衛生等領域職稱改革,啟動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臨床醫生職稱評價改革試點相關工作。 |
相關閱讀:
- [ 07-28]食藥監總局重拳打擊保健食品三類問題
- [ 07-28]莆田仙游打擊“兩違”現象反彈回潮 拆除980平方米
- [ 07-28]打擊囤票重在交易平臺公開透明
- [ 07-27]文化部打擊囤捂炒票亂象 要求70%以上演出票面向市場銷售
- [ 07-27]戰高溫斗酷暑 莆田城廂警方打擊破案不放松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