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礪奮進的五年】廣西南丹:石漠化片區喜變生態家園
2017-07-26 22:45:26? ?來源:廣西新聞網-廣西日報 責任編輯:林晨 我來說兩句 |
南丹石漠化片區喜變生態家園 已治理巖溶面積520平方公里、石漠化面積156平方公里,分別完成98.5%、96.3% 廣西新聞網-廣西日報南丹訊(記者 韋鵬雁 通訊員 蘇宏流 莫景斌)盛夏時節,群山環抱中的南丹縣六寨鎮雅隴村林木蔥蘢、山花爛漫、百鳥歡歌。通過多年的石漠化綜合治理,這個曾經“山林砍光、水土流光、姑娘跑光”的窮山村,變成“山綠了、水清了、土肥了、民富了”的綠色生態家園。 在南丹,還有眾多“雅隴村”。由于自然環境惡劣,加上人為破壞,該縣巖溶地區面積一度達到35萬公頃,占土地總面積90%;石漠化面積10萬公頃,占巖溶面積28%。近年該縣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戰略理念,堅持規劃為先、精準為要、民生為本的治理措施,從石漠化的困擾之中突圍出來,找到一條“百姓富、社會和、生態美”的石漠化片區治理路子。 截至今年6月,南丹已完成治理巖溶面積520平方公里,完成98.5%;治理石漠化面積156平方公里,完成96.3%。在治理區內建設了24個縣、鄉核桃示范基地,總面積3.8萬畝;縣級獼猴桃示范基地3個,面積5000畝。實現了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環境效益的共贏。 規劃為先,解決項目布局。該縣堅持問題導向,扎實開展區域內農、林、水、土、田及村莊現狀調查,深入分析治理存在的生態問題與經濟社會的關系,編制完成《南丹縣巖溶地區石漠化綜合治理工程2011-2016實施方案》《南丹縣巖溶地區石漠化綜合治理工程“十三五”建設規劃》,確定治理框架內容,并申報實施。同時,該縣把該項工作作為“石漠化片區現代特色農業產業化示范區”核心戰略,納入全縣“十三五”發展規劃,上升為全縣戰略加以推進。 精準為要,解決治理問題。根據不同地區,采取不同的治理方式,確保治理效果。一是綜合治理:以小流域為區域單位進行綜合規劃,對山、水、田、林、路等進行系統綜合治理,形成區域生態系統良性循環,實現標本兼治。二是分類治理:對林地中的石漠化土地,實行封山育林,進行補植補造,禁止采伐,使植被逐漸得到恢復;對耕地中的石漠化土地,實行退耕還林還草,發展核桃、中藥材等產業,減少水土流失;對潛在石漠化的地塊,采取坡改梯措施,防止其向石漠化方向發展。目前全縣已完成植被管護147.1公頃,封山育林32.4公頃,人工造林615.5公頃,人工種草58.46公頃,棚圈建設1.18萬平方米。三是開發治理:整合資金,將石漠化治理與特色產業開發相結合,利用石縫間土地資源發展核桃和獼猴桃產業;與現代農業開發相結合,連片實施芒場鎮農業示范區內田間道、水利設施、河道治理、旅游綠道等工程建設。 民生為本,讓百姓共享治理成果。堅持走既實現生態效益又能幫助群眾脫貧增收的多贏路子,以群眾增產增收為核心,積極構建群眾共享致富平臺。鼓勵和引導社會力量,依托石漠化治理后的良好生態資源優勢創業,帶動周邊群眾致富。2013年起,扶持中堡鄉中堡村13戶養殖戶按標準建設牛舍,當年飼養出欄黃牛80頭,每戶純收入8萬元,經濟效益明顯提高。如今,中堡黃牛年產值達600萬元。扶持和培育協會、專業合作社等組織,引導村民發展農家樂、休閑旅游,不斷促進農村生產方式向更加有利于生態建設的方向轉變,拓寬農民致富途徑,維護生態綠色家園。 |
相關閱讀:
- [ 07-25]閩今年完成生態保護紅線劃定成果調整 強制性嚴格保護4種區域
- [ 07-25]速覽丨《將改革進行到底》 第六集《守住綠水青山》
- [ 07-25]臺江打鐵港河項目昨抽號 涉遷居民:早就盼搬遷
- [ 07-23]互聯網如何改變我們的文藝生態
- [ 07-23]【偉大的改革 非凡的歷程】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前所未有的推動
- [ 07-21]扛起生態文明建設的政治責任
- [ 07-19]福建省實施生態文明試驗區戰略專題班開班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