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媒記者在蔡家宅采風。南海網見習記者 吳勇輝攝 南海網、南海網客戶端瓊海7月19日消息(南海網見習記者 莊曉珊 記者高鵬)7月19日,“發現美好新海南——2017年互聯網+城市推介”大型主題采訪活動采訪團在瓊海市博鰲鎮留客村探訪海南僑鄉第一宅——蔡家宅,在古色古香的南洋風格建筑群落中,親身感受蔡家宅昔日的榮華。 穿過幽深的鄉間小道,不遠處,一片郁郁蔥蔥的林蔭中,蔡家宅掩映在大家面前。蔡家第五代后人阿龍正悠閑地坐在大樹下,散賣著一些農家小食。 據了解,蔡家宅由留客村寓居印尼的富商蔡家森等四兄弟在1934年共同回鄉建造的一個具有濃郁南洋風格的中西合璧式建筑群落。群落共包括4座宅院,建筑風格相似,其中以長兄蔡家森的住宅規模最大,同時也保存的最為完整,是海南僑鄉民居的突出代表,被稱為“海南僑鄉第一宅”。 網媒記者在蔡家宅采風。南海網見習記者 吳勇輝攝 整個宅院坐東南,朝西北,占地400多平方米,建筑面積1200多平方米,共有50間房、80道門和116扇窗戶,建筑整體高大森嚴,氣勢非凡,令人肅然起敬。院內前、后庭和上、下樓都有走廊樓梯相連,遇到下雨天,足不濕鞋可以走遍宅院內的每一個角落。緊密銜接的環廊同時具有擋風遮光蔽雨的功能,因此一年四季,大宅內清爽宜人,和煦如春。 但是豪華富麗的蔡家大院只熱鬧了幾年。1939年,日軍侵占海南時,蔡家兄弟重回印尼逃避戰亂,家屋只剩下不肯離開故園的老母親和照顧她的仆人。蔡家森的母親去世后,這座豪門宅院成為一座空宅。抗日戰爭時期,蔡家宅曾經是抗日游擊隊的交通站,也曾被用作國民黨一團部駐地,解放后,還先后成為樂會縣朝陽人民政府辦公室兼朝陽鄉糧所、公社公共食堂等。直至上世紀八十年代,在海外的蔡家后人才從國外回到故園的大宅中拜祭先人,重修老宅。 “高深的院墻、精致的雕梁、中西合璧式的建筑,讓我真切地感受到極具特色的瓊海僑鄉氣息。”舜網編輯吳曉璐站在蔡家宅走廊感慨地說。中國山東網韓文編輯主任李真說,雖然經歷許多滄桑,但蔡家宅仍然保存得很好,仿佛蔡家昔日的榮華都浮現在眼前,令人心生感動。 據悉,在2006年5月,國務院公布了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蔡家宅就名列其中,成為瓊海市唯一的“國保”。 “發現美好新海南”——2017年互聯網+城市推介大型主題采訪活動從7月17日起至7月22日,來自全國50余家重點新聞網站、新聞客戶端、知名自媒體的編輯記者及攝影家們,先后深入到海口、文昌、瓊海、萬寧、保亭、三亞等市縣親身體驗海南各地不同的美麗風景、風土民情,并實地感受“經濟繁榮、社會文明、生態宜居、人民幸福”的美好新海南。 此次活動由海南日報報業集團主辦,南海網承辦,中共文昌市委宣傳部、中共瓊海市委宣傳部、中共萬寧市委宣傳部、中共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委宣傳部、中共三亞市委宣傳部、中共海口市美蘭區委宣傳部、海航地產集團有限公司、三亞百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單位協辦,特別鳴謝天涯海角游覽區、檳榔谷、海口魯能希爾頓酒店、文昌魯能希爾頓酒店、七仙嶺君瀾度假酒店、三亞國際免稅城、香港深井陳記燒鵝餐廳、三亞鳳凰嶺海誓山盟景區等企業友情贊助。 網媒記者在蔡家宅采風。南海網見習記者 吳勇輝攝 |
相關閱讀:
- [ 07-18]尋訪瓊海“田園夢想”農莊 網媒記者沉醉“夢里鄉愁”
- [ 07-18]網媒記者走進文昌孔廟 感受歷史文化積淀
- [ 07-18]航天旅游讓小村美麗蛻變 網媒記者點贊文昌好圣村多彩魅力
- [ 07-17]海口演豐互聯網小鎮筑巢引鳳來 網媒記者贊前景無限
- [ 07-17]海南舊機場華麗轉身變城市CBD 網媒記者贊生態宜居
- [ 06-05]“相約絲博會 共享新機遇”網媒記者走進大唐西市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