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治療“網絡中毒者”? 各國政府操碎心】 手機游戲低齡化趨勢逐漸顯現。一群青少年手機不離手。(圖片來源:法新社 一項跟蹤3000余名兒童長達2年的研究發現——病理性游戲玩家更有抑郁、焦慮、社交困難和成績下降的風險,而上癮的有害因素則是:花更多時間玩游戲、社交技能更低和更加沖動。 和其他類型的成癮一樣,男孩比女孩更易對電游和網絡上癮,但是使用智能手機的比例則更接近。的確,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的爆炸性增長將電子產品上癮率推向了新的水平,近年來,玩游戲上癮的人群呈現出低齡化趨勢,青少年、兒童比成年人自制力低,更容易成癮。 那么,對于這些不受控制的“網絡中毒者”,各個國家都是如何治療的呢? 美國: 美國的網絡成癮情況相當嚴重,每10個青少年與孩童中,就有1個有上網成癮的癥狀。為了幫助網絡上癮者克服對游戲、賭博、聊天、短信及其他與互聯網相關服務的依賴。網戒中心提供家庭式情境,讓受治療者“在旨在營造‘家’一樣安全、自然的家庭式環境中呆上45天”。 德國: 德國有數萬青少年患有網絡依賴癥,在14歲至24歲年齡段中,大約有25萬人對網絡產生嚴重依賴性,更有高達140萬青年人屬于問題網民。德國著名慈善組織維希爾之2003年建立全球首家網癮治療所。用藝術療法,如繪畫、舞臺劇、合唱等;運動療法,如游泳、騎馬、靜坐、按摩、蒸汽浴等;自然療法,如種花、種菜、自己動手洗衣做飯等,幫助孩子們改變自己的生活。 韓國: 韓國政府部門估計,在4860萬人口中,大約200萬人有網癮,其中87.7萬人年齡為9歲至19歲。為幫助青少年戒除網癮,韓國政府已在全國開辦了140多個心理咨詢中心。不過,最引人注意的還是以軍事訓練、體能訓練、心理康復訓練三者合一的“特訓營”。年齡在16歲至18歲間的“網蟲”在此度過12天的特殊生活。他們騎馬、練搏擊、做陶藝,甚至玩架子鼓。在營期間不得上網,每天只能用手機1小時,不得打游戲。 日本: 在日本,三分之一的小學生有手機,七成以上的高中生有手機。他們經常連續幾個、甚至十幾個小時用手機互相發短信聊天。從2008年3月開始,日本要求手機公司專門開發供青少年使用的手機。這種手機能打電話、上網查找資料,此外還安裝有定向導航系統,但就是不能玩游戲。 |
相關閱讀:
- [ 07-21]美媒:土耳其進入緊急狀態 總統疑外國政府涉政變
- [ 08-19]美去年遣返300外國政府追緝逃犯 無中國貪官
- [ 02-20]克林頓基金會被曝接受外國政府資金 發聲明辯護
- [ 12-18]朝未邀外國政府代表赴朝悼念 稱為防埃博拉擴散
- [ 01-29]瞧瞧外國政府辦公樓是什么樣子?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