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首先要說清楚科學是什么,特別是科學有三個要素,然后馬上就會明白科學和宗教、偽科學的區別了。 科學的第一個要素是科學的目的,就是發現各種規律,而且并不限于自然科學研究的自然規律,也包括其他各種規律,比如心理學、行為學、精神學、社會學、經濟學等學科所研究的各種規律。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所研究的對象不同,所發現的規律當然也不同,但是它們的目的都是掲示“規律”,而且它們也都符合科學的另外兩個要素。 宗教和偽科學也都聲稱掌握或者揭示了規律,但是由于并不符合科學的另外兩個要素,所以和科學有明顯的區別。 科學的第二個要素是科學的精神,包括三個內容:質疑、獨立、唯一。 “質疑”其實是最基本的科學精神,也就是對于以前的結果、結論,甚至廣泛得到證實和接受的理論體系都需要以懷疑的眼光進行審視。但是“質疑”并不完全等同于“懷疑”,更不是全面否定。“質疑”實際上是批評地學習和接受,其目的是揭示以前工作的漏洞、缺陷、不完善、沒有經過檢驗,或者不能完全適用的地方。比如愛因斯坦對牛頓力學和牛頓引力理論質疑的結果是發現了牛頓力學和牛頓引力理論只有在低速(相對于光速)和弱引力場(空間扭曲可以忽略)的情況下才是正確的,否則就需要使用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 “獨立”有兩層含義:一方面指的是科學研究所發現的規律“獨立”于研究者以及研究手段和研究方法;另外一方面指的是科學研究者必須具有獨立的思想,科學研究工作也是獨立進行的。 “唯一”指的是科學規律的唯一性,無論誰做這個研究,無論什么時候在什么地方做這個研究,得到的結果都是一樣的,發現的科學規律也都是一樣的,可以被不同的人于不同的時間在不同的地點重復。 宗教是不允許質疑的,只能無條件接受。同一個宗教教義不同的宗教領袖的解讀經常不同,而且可能會相互沖突,因此在獨立性和唯一性方面也和科學有很大區別。科學在發展的中間階段也會出現不同的理解和解讀,但是通過下面講的科學方法,最后總是會得到統一的。但是宗教很難做到這一點,宗教派別有可能變得越來越多、矛盾變得越來越大。 偽科學反對已有的科學并不是質疑,而且全盤否定,另起爐灶。而偽科學也往往不允許別人質疑,只要求別人接受。偽科學基本上是這個“學派”的創始人,自己能夠“重復”他的結果,別人都無法做到,所以獨立性和唯一性完全無從談起。 科學的第三個要素是科學的方法,也包括三個內容:邏輯化、定量化和實證化。 科學研究顯然起源于哲學,而哲學研究所建立的邏輯化正是科學方法的一個關鍵內容。在使用哲學的邏輯化開展科學研究的過程中,定量化是必不可少的。沒有定量化,就無法通過歸納建立模型,也無法對模型進行演繹來做出預言,并被進一步的觀測或者實驗檢驗。數學的研究所建立的各種計算方法和工具使得科學研究和現在一般意義上的哲學研究開始分道揚鑣。而科學研究的定量化又使得科學研究的成果能夠得到實際應用。定量化正是科學和哲學徹底分離的最顯著標志。 實證化則是最需要被強調的科學方法。從天文學的研究帶來的人類認識宇宙的幾次大飛躍中都可以看到,每一次重要的進展都是當舊的模型預言和新的觀測結果矛盾,或者舊的模型完全沒有預言到的觀測結果無法用舊的模型進行解釋。舊的模型可以被新的觀測或者實驗所推翻或者修改,但是這些舊的模型也都是科學理論,是追求“唯一”正確的科學理論的歷程中所必須經過的階段。 宗教當然也講邏輯。但是宗教無法定量化,至少無法嚴格地定量化,更是無法建立模型,進行演繹推理。宗教也講證據,但是往往是個人的感受,而不是科學研究的那種實證。所以在方法上,宗教和科學的區別也相當明顯。 而偽科學不但講邏輯,有時候也比較定量,甚至也會寫出來很多方程。但是所有的偽科學都不能通過嚴格的實證化的檢驗,所謂的實驗其實都是魔術、表演,甚至騙局,根本經不起其他人的獨立檢驗。偽科學不能通過實證化檢驗的道理很簡單,因為都違反已經被嚴格地實證化檢驗的已知科學規律。 通過上面的討論,科學和宗教以及偽科學的區別就很清楚了:科學是刨根問底,宗教是信仰,偽科學是騙局。 (作者系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員) |
相關閱讀:
- [ 06-21]省質檢院第九黨支部與福建農林大學食品科學學院開展支部共建活動
- [ 06-21]張首晟:10-20年內AI超越人類 可獨立發現科學定律
- [ 06-21]中國十大紡織科學新聞在晉江發布
- [ 06-19]姜魯鳴:推進軍民深度融合發展的科學指南
- [ 06-17]我國空間量子物理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科學》以封面論文的形式發表該成果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