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上月底,日本央行資產負債表規模首次突破500萬億日元(1美元約合111日元),與名義國內生產總值(GDP)之比高達90%。這一數值高出歐洲央行3倍,是美聯儲的3倍。 日央行資產負債表大幅攀升,始于“安倍經濟學”正式出臺的2013年。為實現2%的通脹目標,日本央行開始實行超寬松的貨幣政策(QQE),其中包括購買巨額國債、實施負利率等。超級寬松的貨幣政策導致日本央行的總資產很快從當年4月不足200萬億日元漲至次年底的300萬億日元,此后,節節攀升至現在幾乎與GDP等量齊觀的規模。 從政策效果看,長達4年的超級寬松并沒有讓日本實現2%的通脹目標。目前,日本的核心通脹率仍不足1%。這種情況下,預計央行仍會維持寬松不變,其資產負債表也會進一步膨脹,隨之而來的政策風險將不斷加大。 首先,購債政策空間已觸頂。目前,日本央行持有國債共計427.2萬億日元,持有國債比例超過40%。由于民間金融機構,如日本郵儲銀行持有的國債數量有限,央行不能無限量地購買。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報告統計,日本民間金融機構賣出國債規模2018年將達220萬億日元,這意味著央行將迎來國債購買上限,從而陷入無債可買的窘況。 其次,央行財務健全性難保。目前日本處于低利率和負利率的環境,央行高價購買國債,暫不需要過多考慮支付利息的問題。一旦日本退出寬松導致利率上漲,日本央行要支付比原來更高的利息。據日本專家測算,為達到2%的通脹目標,日銀至少要保持10年或更長時間的赤字,這也增加了日本銀行業陷入債務危機的風險。目前,針對何時退出超級寬松的疑問,央行一直以“時機尚早”為由,含糊其辭,其政策的不透明,也加大了退出風險。據估算,這一風險目前已積累至數十萬億日元的規模。 再次,財政重建更加困難。日本政府提出在2020年實現基礎財政收支盈利目標,但在經濟持續低迷背景下,日本政府一再延緩消費稅增稅,財政收入無新稅可征,也無可開之源。此外,如何穩定消化長期國債、抑制國債利息也是政府面臨的一大難題。據日本財務省統計,2020年度至2025年度,日本國債利息將達15萬億至20萬億日元,“節流”幾乎是一道完不成的難題。“開源節流”都難實現,如此一來,實現2%的通脹目標,恐怕也只能紙上談兵。 目前,日本的新發國債幾乎均由央行在流通市場收購,這種實質意義上的“財政赤字貨幣化”現象,是造成日本央行資產負債表膨脹的真實原因。央行如果不重視對其資產負債表進行“量”的管理,巨額債務將成為日本財政重建道路上的一塊巨大“絆腳石”。(鄭蔚) |
相關閱讀:
- [ 08-12]激進量寬釀苦果 日本債務首破1000萬億日元
- [ 04-13]專家稱日本債務明年將達GDP兩倍 面臨全國破產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