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開州區滿月鄉經濟發展辦公室主任、雙坪村黨支部第一書記張曉華(中)和貧困戶商量搬遷事宜。 不返貧,長效發展咋實現? “百家池村的江巧枝年歲漸高,家里的兩畝椪柑樹處于‘放養’狀態,另外兩畝山坡只得撂了荒。村里引進種植大戶發展椪柑產業,江巧枝便以每年每畝1600元的價格,將兩畝椪柑委托給大戶代種代管,兩畝荒地以每年每畝500元的價格流轉了出去。原本沒啥收益的4畝土地,如今每年租金就達4200元,成了源源不斷的‘取款機’。”在扶貧干部們看來,精準脫貧重在建立長效機制。 杜繼英:扶貧不能一出列就了事,還要謀劃長遠防止返貧。目前一些群眾的脫貧還存在一定反復性,根基不穩。 黃宏光:在缺資金、缺技術、缺勞動力的貧困村,想要長效脫貧不返貧,還是要補上要素短板,發展有特色的產業。目前,我們正在謀劃長效產業,流轉土地建設雷竹、紅豆杉種植基地。這兩種植物收益都在2020年之后,是種在山上的“綠色金礦”。 李明:這兩年,中國工程院的院士幫云山村建了幾個科技示范基地,讓我們見識到了科技的威力。就說冬季馬鈴薯吧,去年冬天種下去的,今年4月就見了效益,每畝能收9000元。這些優質的土豆很快就接到了訂單,一收獲就被送到了昆明高校的食堂。 目前我們正在建設林下三七基地,等到試驗成功,將采取“公司 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建設200畝示范種植基地,逐步帶動群眾脫貧致富。 劉如祥:依托椪柑、花卉等產業,百家池村很多貧困戶就地務工變成“工人”。對有勞動能力和就業意愿的建檔立卡貧困戶,由村兩委開展實用技術培訓,優先協調就業。去年全村共有44名貧困人口在村內實現長期就地務工,人均增收9770元,一舉脫貧。 趙建根:葉家辛窯村搞了采摘園,游客大多來自周邊地區。過去配套設施不完善,餐飲住宿跟不上,游客來采摘半天就會離開。今年,村委會引進一家企業投資5000萬元,整體規劃打造鄉村旅游項目,采摘、餐飲、住宿、游玩一條龍,“吃農家飯、住農家屋、游農家樂”,實現長遠發展。 我們現在最缺的是人才,年輕人大都在外打工,老人們的想法跟不上市場變化。去年冬天,村里找了一個年輕人嘗試電商銷售,遇上節假日一天就賣出紅心火龍果300多個。下一步,我們計劃培養幾個年輕人,發展電商,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記者程遠州 曹怡晴 喬棟 馬晨 張文 李茂穎) |
相關閱讀:
- [ 06-15]郵儲銀行莆田市分行推進金融扶貧助農奔小康
- [ 06-15]武平:助推產業發展 助力精準扶貧
- [ 06-15]純池鎮開展“感恩母親·助力扶貧”主題活動
- [ 06-15]福建連江:健康扶貧 精準到戶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