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懷安縣左衛鎮葉家辛窯村黨支部書記趙建根幫貧困戶摘杏。 扶真貧,“心氣”怎么鼓? “劉家嶺村有位‘懶漢’,叫陳得利。他被定為貧困戶后,很多村民提意見,問:‘你們扶貧工作隊是不是給懶人當保姆?’我們鼓勵陳得利自力更生,幫他在深圳找到了打工崗位,現在夫妻二人在那里的工廠每月可掙5000多元,已經脫了貧。春節回家時,我去回訪,他說以前覺得家里橫豎沒希望,現在找到了出路,閑下來反而不適應了?!秉S宏光從中體會到,扶貧先扶志,激發內生動力,才是精準脫貧的不二法寶。 張曉華:確實也有一些“扶不起來”的貧困戶,抱著“等靠要”心態,好吃懶做。對他們,一方面要加強正面引導,大張旗鼓地宣傳自力更生擺脫貧困的典型,讓貧困戶學有榜樣;另一方面,也要善于“攻其軟肋”,告訴他們,單靠國家政策能靠一時不能靠一世。 面對一些因為生活變故,對生活失去信心的貧困戶,需要扶貧干部付出更多愛心和耐心。鼓起他們的心氣,也就扶起了一個一個家。28歲的小向因重病致貧,妻子為照顧他無法外出打工,一家人過得貧窮而沉悶。我們了解情況后,送小向的妻子到重慶市開州區免費學了兩個月烹飪技術,拿到了三級廚師證。現在她在鄰近的一家鄉村餐館當廚師,一個月能掙到3500元左右。 劉如祥:我覺得貧困戶分兩種,除了個別脫不脫貧無所謂,寧可伸腿曬太陽也不愿意下地插秧的,絕大多數是有脫貧愿望,但缺資金、缺技術暫時沒辦法脫貧的。在百家池村,殘疾貧困戶王學祥,長年種果樹,但因為缺技術,種出來的果子品質差沒人買,有一年滯銷爛掉了一噸多。我們請來農技專家幫扶,并讓他長期賒購化肥,免費使用合作社的農具,很快他就脫了貧。 李明:在云山村,更多的工作是要讓貧困戶“開眼看世界”。村里流轉了100畝地,打算建個示范種植基地,一方面可推廣標準化種植,另一方面也可提升土壤肥力。但就那么幾天工夫,村民們不干了,覺得耽擱了種植時間,不值。對我們來說,費勁的是不斷普及科學種植、養殖知識。這樣的例子很多,比如在臨近的一些村子,扶貧干部引進來的優良品種,村民因為從來沒接觸過,不愿意嘗試,手把手的幫扶很不容易。 |
相關閱讀:
- [ 06-15]郵儲銀行莆田市分行推進金融扶貧助農奔小康
- [ 06-15]武平:助推產業發展 助力精準扶貧
- [ 06-15]純池鎮開展“感恩母親·助力扶貧”主題活動
- [ 06-15]福建連江:健康扶貧 精準到戶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