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香港6月13日電 香港回歸祖國20周年之際,華潤集團董事長傅育寧近日在香港接受了中央媒體和重點新聞網站集體采訪,他暢談華潤作為在港央企代表的不平凡歷程,展望公司立足香港、面向內地、走向世界的更美好明天。 傅育寧接受中央媒體和重點新聞網站集體采訪。攝影陳曄華 植根香港 長足發展 華潤集團是一家在香港注冊和運營的多元化控股企業集團,其前身是1938年于香港成立的“聯和行”,1948年改組更名為華潤公司。近80年來,華潤參與和見證了香港的建設和發展,也受益于香港獨特的區位優勢,從一家名不見經傳的小商號發展為躋身世界500強的多元化控股企業。 傅育寧說,華潤的很多業務都是從香港起步,然后在內地發揚光大。例如,華潤萬家目前業務規模位居中國連鎖超市第一位,而其第一間超市是1984年在香港開出的;華潤置地目前已成為中國內地最具實力的綜合地產開發商之一,而華潤涉足房地產,是上世紀90年代初在香港與李嘉誠先生合作開發天水圍開始的。還有現在排名中國咖啡連鎖品牌第二位的太平洋咖啡,也是1992年創立于香港,然后由華潤收購后帶入內地的。 “華潤利用香港薈萃全球先進商業模式的優勢,通過學習消化、吸收轉化,結合內地市場和客戶的特點,積極傳承和創新,多項業務不斷發展壯大,形成了今天的業務格局。” 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發達的金融服務業使華潤籌融資能力不斷增強,推動了華潤業務的發展壯大。據介紹,回歸以來,華潤先后有7家公司在港上市,目前華潤80%的資產已進入上市公司平臺,通過上市從資本市場累計獲得1400多億港元的資金。華潤利用香港資本市場對企業的規范化運作的監管要求,改善經營機制,優化公司治理結構,形成了融資、發展的良性互動,推動了核心產業做大做強,不斷鞏固行業領先者地位。 傅育寧接受中央媒體和重點新聞網站集體采訪 攝影陳曄華 肩負承擔 風雨同舟 在香港回歸祖國20年里,華潤作為在港央企,在做好業務工作,履行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同時,也肩負起應有的社會責任,支持特區政府依法施政,在保障香港經濟繁榮,促進香港社會和政治穩定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贏得了香港社會各界的尊重。 植根香港的歷程中,華潤取得了長足發展,也不斷用自己的行動回報香港社會。傅育寧介紹說,從1962年開始,華潤五豐承擔的供應港澳鮮活冷凍商品的“三趟快車”,保障香港市場供應,數十年來如一日,風雨陰晴從未中斷,被稱為“香港人的菜籃子”。1972年,受全球危機影響,香港發生油荒和糧荒,又是華潤將國產石油和大米輸入香港,有效地解決了香港的油荒和糧荒。2002年,在香港經濟不景氣、大學生就業困難之際,華潤適時推出“華潤帶你闖內地”活動,招聘香港大學生加入華潤;而后開展“華潤助你上北大清華”活動資助了香港優秀學子赴北大、清華求學深造,促進兩地青年交流。2007年,華潤在香港嶺南大學設立了“華潤獎學金”,用于資助內地偏遠地區學生到嶺大修讀,為內地和香港培養更多的人才。 “華潤在壯大自己基業的同時,始終處處體現自己對香港的承擔。”傅育寧說。 不忘初心 續寫傳奇 展望香港的明天,傅育寧表示,目前香港仍保持著亞太地區最重要的航運和貿易中心地位,連續22年被傳統基金會(The Heritage Foundation)評為全球最自由的經濟體。國家在制定“十三五”規劃綱要和設計“一帶一路”愿景與行動時,均把支持香港參與和助力“一帶一路”建設作為重要的政策取向。香港的總部經濟價值、融資平臺價值、專業服務價值,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仍將具有不可替代的優勢。 他說,國際化是華潤未來發展的必由之路,華潤會充分借助香港作為中國內地與世界之間“超級聯系人”的地位,為響應國家“一帶一路”倡議作出華潤應有的貢獻。 為了應對香港內外經濟環境的諸多挑戰,華潤已經提出了“重塑香港業務”的發展戰略,將加大對香港民生產業的關注力度,增加對香港的投資。一是鞏固零售、食品、倉儲、出租物業等傳統業務,繼續發揮吸納就業、改善民生、鞏固香港旅游和貿易物流產業的重要作用。二是尋找機會在港發展地產業務及基礎設施建設,包括建設華潤在香港的第一間瑞吉酒店,以及積極推進長沙灣項目改造等。三是探索在河套地區與中資或港資合資建立新興產業孵化基地,引入內地創新人才和科研成果,孵化培育,為推動香港再工業化貢獻力量。此外,華潤還計劃將華潤通綜合電商平臺引入香港,推動跨境電商購物、本地移動支付、物流速遞業務的發展。 “理想一起去追,同舟人誓相隨,無畏更無懼,同處海角天邊,攜手踏平崎嶇,我們一起用艱辛努力,寫下那不朽香江傳奇。” 采訪臨近結束時,傅育寧引用這首膾炙人口的《獅子山下》歌詞表示,我們將繼續秉承“引領商業進步、共創美好生活”的使命,立足香港、面向內地、走向世界,在成為大眾信賴和喜愛的全球化企業過程中,為香港的繁榮穩定繼續貢獻自己的力量。 |
相關閱讀:
- [ 06-15]香港加入亞投行,日本還會久嗎
- [ 06-15]“尋根追夢”香港青年慶回歸活動火熱進行中
- [ 06-15]香港“筑夢未來”青年創業論壇暨科創展覽:握緊機遇 共創明天
- [ 06-15]如果再次選,依然留香港——專訪香港美國商會會長
- [ 06-15]回歸20周年,香港各界盛贊“一國兩制”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