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底,阿蘇衛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將建設完成,屆時日焚燒垃圾將達到3000噸。未來,阿蘇衛循環經濟園將形成一個垃圾處理的全產業鏈……“十二五”以來,北京共建設完成了42座垃圾處理設施,到2018年年底,北京市的生活垃圾資源化處理能力將達到2.4萬噸/日。 未來形成垃圾處理全產業鏈 135公頃的阿蘇衛循環經濟園項目位于昌平區百善鎮和小湯山鎮交界處,承擔著東、西城以及昌平區全區的生活垃圾處理任務。園區內的設施包括3000噸/日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3000噸/日陳腐垃圾篩分廠,1200噸/日殘渣填埋場,850噸/日垃圾滲瀝液處理站及輔助生產設施和綜合樓。 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阿蘇衛循環經濟園將形成一個垃圾處理的全產業鏈,在這里生活垃圾不僅能夠通過焚燒發電上網提供綠色能源,為實現原生垃圾零填埋做出貢獻;還可以將現況填埋堆體的陳腐垃圾進行篩分處理,恢復土地,節約土地資源;配套建設的其他設施,還可以對垃圾產生的滲瀝液進行處理回用,節約水資源;對垃圾焚燒產生的飛灰和殘渣進行資源化處置,降低環境污染,改善環境質量。 煙氣凈化排放指標滿足國標 今年底,阿蘇衛循環經濟園的重要組成部分——阿蘇衛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將建設完成,屆時,這里日焚燒垃圾將達到3000噸。 北京晨報記者了解到,阿蘇衛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位于阿蘇衛循環經濟園西北側,占地8.45公頃。這里將配置4臺750噸/日機械爐排式生活垃圾焚燒爐及2臺30兆瓦抽凝式汽輪發電機組,目前焚燒發電廠建設已完成全部工程量的70%以上。 相關負責人介紹,未來,這里將成為國內第一座數字化清潔環保垃圾焚燒發電廠。焚燒發電廠的煙氣凈化采用“選擇性非催化還原脫NOx工藝(SNCR)+半干法脫酸+袋式除塵器+選擇性催化還原脫NOx工藝(SCR)”相結合的煙氣凈化工藝,還會輔以活性炭和干性脫酸藥劑噴射系統。凈化處理后的煙氣經煙囪排放,排放指標滿足歐盟2000標準和國家標準《生活垃圾焚燒污染控制標準》。 未來建成科技館向公眾開放 記者還了解到,在阿蘇衛循環經濟園西南側,將規劃建設一座處理規模3000噸/日的陳腐垃圾篩分廠,處理阿蘇衛垃圾衛生填埋場現有垃圾堆體。東南部規劃建設一座處理規模1200 噸/日的殘渣填埋場,處理對象為垃圾焚燒發電廠的爐渣和陳腐垃圾篩分廠的殘渣。 同時,在阿蘇衛循環經濟園西側、垃圾焚燒發電廠南部規劃建設一座處理規模850噸/日的垃圾滲濾液處理站,處理園區內部的垃圾焚燒發電廠、殘渣填埋場、陳腐垃圾篩分廠產生的滲瀝液。在阿蘇衛循環經濟園東北部,是整個阿蘇衛循環經濟園的管理辦公、環保展示、對外交流中心區域,包括綜合樓、宿舍樓,還將建成科教展覽館、對外交流服務區等,市民來阿蘇衛完全可以像逛博物館一樣,了解學習一袋生活垃圾的“旅程”。 五年建成垃圾處理設施42座 “十二五”以來,北京共建設完成了42座垃圾處理設施。亞洲規模最大的魯家山生活垃圾焚燒廠,朝陽區循環經濟園焚燒二期,海淀區大工村生物質能源發電廠,南宮生活垃圾焚燒廠、南宮堆肥廠二期,大興區建筑垃圾資源化項目、高安屯焚燒廠滲瀝液處理項目、六里屯垃圾衛生填埋場滲瀝液擴容項目、董村餐廚垃圾處理廠、董村綜合處理廠滲瀝液處理項目等一大批焚燒、生化、滲瀝液處理骨干項目相繼投產,建設速度較“十二五”之前大大加快。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員會主任孫新軍表示,這五年是設施建設歷史上最快的五年,焚燒處理能力提高了4倍,生化處理能力提高了50%,垃圾資源化處理率超60%,原生垃圾基本實現無害化處理。 記者還了解到,生活垃圾處理設施運行實行“定期監測與在線監管相結合、信息公開與對外開放相結合”,陸續頒布出臺運行檢查考評辦法等數十項規范標準,委托專業單位對在運行的處理設施進行日常檢查考評和定期環境監測工作;實行信息公開制度,試行設施對公眾開放,每年約有10萬市民通過預約方式參觀各類設施;實施排放在線監管。焚燒廠煙氣排放指標在設計上依照國家和地方標準,甚至部分排放指標嚴于歐盟標準,并與環保部門實現互聯互通。 責任編輯:李楠楠(QN0006) 作者:王萍 |
相關閱讀:
- [ 06-05]洋垃圾走私產業鏈背后:監管漏洞刑罰偏輕致屢禁不止
- [ 06-04]深圳邁入“垃圾強制分類”時代 未分類將罰50元
- [ 06-04]建筑垃圾填河道?施工單位:用建筑垃圾作平臺地基
- [ 06-03]廈門:垃圾分類從源頭抓起
- [ 06-02]危險!1.7億件太空垃圾正繞地球高速飛行
- [ 06-02]宜蘭女學生在家產女 不知所措放塑料袋當垃圾丟
- [ 06-01]周寧溪頭村:從農藥瓶開始 向有害垃圾宣戰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