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6月2日電 日前網上有一則“孩子玩手機誤捐1.7萬元 基金會:誤捐不退”報道,引發關注。今日,中國扶貧基金會官方微博發布通報,承認客服工作人員存在表述流程不嚴謹、解決問題不夠專業等問題,特向捐贈人及公眾真誠致歉。此外,基金會表示,1.7萬元已在6月2日退回到當事人賬戶,并得到對方在后臺的確認。 中國扶貧基金會官方微博截圖。 通報稱,5月4日,中國扶貧基金會客服工作人員接到江蘇劉先生來電,稱有小孩用其手機上網玩時向基金會誤捐1.7萬元,希望能退款。按照劉先生說法此屬誤捐和支付異常,基金會工作人員將退款的流程和所需證明材料告知劉先生。按照相關法律,公益性捐贈是不可撤銷的,但無行為能力或者非本人意愿捐贈可撤銷退款,如劉先生所說屬實便可退款。通報并指出,為維護捐贈不可撤銷的嚴肅性以及對捐款負責的態度,中國扶貧基金會捐贈退款有一定認定程序,需提交相應證明材料并經過相關部門審核。 中國扶貧基金會官方微博截圖。 通報稱,5月4日下午,基金會工作人員收到劉先生提供的退款申請、捐贈截圖和身份證明材料;5月5-15日,中國扶貧基金會工作人員與項目執行方、捐贈平臺、支付平臺分別進行了核實,并于5月15日發起內部退款流程;5月17-19日,中國扶貧基金會互聯網捐贈工作人員審核退款材料時,發現其中有疑點的地方。主要是無劉先生所說支付異常的證明材料和可充足證明是8歲孩子誤捐的材料。隨后,客服工作人員與劉先生溝通希望其能夠補充證明材料;5月19-31日,劉先生多次電話聯系我會工作人員要求退款,但均未能補充新的證明材料;6月1日,中國扶貧基金會互聯網捐贈負責人主動聯系劉先生,再次詳細解釋了退款要求和流程。劉先生隨后提交了新的證明材料。鑒于劉先生補充了新的材料以及本人對事件詳細的描述,基金會互聯網捐贈負責人通過了退款流程;6月2日,中國扶貧基金會將1.7萬元原路退還劉先生,并得到對方確認。 中國扶貧基金會稱,本次因孩子誤操作造成的誤捐并不是孤案,是網絡捐贈會遇到的情況。近兩個月,該會就已經處理4筆捐贈退款,其中2筆屬于系統異常造成誤捐,1筆屬于精神病人誤捐,1筆屬于賬號密碼被盜后誤捐。上述3種類型的退款申請分別在捐贈人提供了系統異常證明、精神病鑒定證明、公安立案證明后給予了退款。 通報指出,在處理這類工作的時候,中國扶貧基金會堅持兩個原則:第一,如果能夠確認是誤捐,我們一般都會辦理退款;第二,要按照既有的程序辦理,證明確屬誤捐,以維護捐贈不可撤銷的嚴肅性。此外,中國扶貧基金會也予以致歉,稱在這個個案的處理過程中,客服工作人員的確存在表述流程不嚴謹、解決問題不夠專業等問題。中國扶貧基金會將吸取教訓,加強培訓,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能力,讓工作更加嚴謹。 另外,中國扶貧基金會從騰訊捐贈平臺了解到:針對捐款免密支付額度機制,騰訊公益將聯合微信支付盡快對其進行優化設置,限定個人單筆捐款最高額度。在保障用戶資金安全的同時,鼓勵用戶更好的參與到指尖公益中。最后,通報提醒公眾,萬一發生誤捐,一定要留好證據,及時與相關方溝通,提供材料,耐心按照程序進行,既不對自己造成損失,也維護了捐贈的嚴肅性。 |
相關閱讀:
- [ 09-20]鄭州一夫婦欲捐四千誤捐四萬 將錯就錯稱是緣分
- [ 12-16]女子捐衣物誤捐萬元存折 貧困山區老鄉親自送回
- [ 05-25]熊孩子玩手游的確需要“另類欠條式”處理
- [ 05-11]南平:“熊孩子”玩手游 半年刷信用卡1.6萬元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