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焦點訪談):“新疆是個好地方”。新疆面積廣闊,物產豐富,山川壯美,各個民族繁衍、生息在這塊土地上。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新疆的各項事業都取得了巨大發展,為世人所關注的人權事業也不例外。6月1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布了《新疆人權事業的發展進步》白皮書,對新疆的人權事業發展的歷史和現狀做出了全面闡述。 這次發布的白皮書共分為8個部分,分別從政治權利、公民權利、經濟權利、社會權利、文化權利、環境權利、宗教信仰自由權利,婦女、兒童、老年人、殘疾人權利等方面闡述了新疆在建國后至今60多年來,在人權事業發展和進步方面取得的巨大成績。 新疆各族人民當家作主的重要標志是新疆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得到貫徹落實,選舉和被選舉權得到了充分保障,協商民主穩步推進,少數民族參政權得到了保證,基層民主權利得到了保障和落實。 在民族自治制度得到落實的基礎上,新疆堅持尊重和保護公民生命財產安全,切實維護公正審判權,促進公民自由表達。 20世紀90年代以來,暴力恐怖勢力、民族分裂勢力、宗教極端勢力策劃實施的一系列暴力恐怖犯罪活動,嚴重危害了各族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自治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依法嚴厲打擊暴力恐怖犯罪,切實維護各族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 在維護公民安全和公正審判權的同時,自治區政府努力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惠及新疆各族人民,有效保障公民的各項經濟權利。 據白皮書介紹,從1978年到2016年,新疆地區生產總值由39.07億元增長到9617億元,人均生產總值由313元增長至40427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319元增加到28463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119元增加到19183元。截至到2016年年底,800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得到解決,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到72.5%以上,高寒邊遠山區農牧民逐步結束了沒有電和自來水、交通封閉的時代。1978年到2016年,城鎮人均住宅建筑面積由3.5平方米增長到31.1平方米以上;1994年至2016年,農村人均住房面積由9.46平方米增長到25.7平方米以上。公路通車里程由1978年的2.38萬公里增長到2016年的18.21萬公里;鐵路通車里程由1435公里增長到5868公里。民用機場達到18個。行政村公路通暢率達97.06%,建制村通客車率達到96%。 在發展經濟惠民中,新疆注重改善貧困人口的生存發展條件。近年來通過精準扶貧,把南疆地區作為脫貧攻堅的主戰場,加大財政扶貧投入力度,取得了很大成效。 在經濟發展的同時,新疆社會保障水平穩步提高。2016年,新疆全面建立了城鄉居民和城鎮職工大病保險制度,覆蓋全民的基本養老保險和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全民免費享受人身意外傷害保險。到2016年,已經連續12年增加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連續5年提高失業保險待遇。從2016年起,新疆城鄉居民每年可以享受一次免費體檢。截至到2016年年底,新疆已有各類衛生機構15721個,每萬人擁有的醫院病床數和執業醫生人數都高于全國平均水平。重大傳染病、地方病得到有效控制,人均預期壽命從30歲延長到70多歲。 今天的新疆,教育事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大發展,公民受教育權得到全面保障。2016年,全自治區大中小學近5000所,僅高校在校生就有42萬多人。建國后,累計培養普通高校畢業生102萬多人,全自治區基本實現了9年義務教育全覆蓋。 在教育不斷發展的同時,新疆公共文化服務均等水平不斷提高。除了全部免費開放的公共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之外,農家書屋工程覆蓋全部行政村。各種文物古跡得到了修繕保護。近年來,出現了一批反映當代生活和民族傳統、民族團結的優秀作品。新疆維吾爾木卡姆藝術、柯爾克孜史詩《瑪納斯》、維吾爾族麥西來甫分別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文化遺產名錄。 新疆是信教群眾眾多的地方,在這里,宗教信仰自由得到了尊重保護。 在環境權利方面,新疆頒布了一系列地方性環保法規規章,實施了天然林保護、退牧還草、防沙治沙、生態治理和修復、野生動植物保護等工程,年均治理“三化”草地2000萬畝。建立了國家和自治區級自然保護區29個。國家級園林城市20個,環境污染治理措施有力,節能減排效果顯著。此外,婦女、兒童、老年人、殘疾人權利也得到了保障。新疆消除了就業性別歧視,實行男女同工同酬,為貧困婦女提供免費健康檢查,為城鎮社區婦女開展宮頸癌、乳腺癌免費篩查。在保護婦女健康,打擊嚴重侵害婦女人身權利的違法犯罪方面成效顯著。現在兒童計劃免疫接種率達90%以上,為先天傷殘兒童免費救治項目越來越多,在全國率先開展了“接流浪兒童回家”活動,健全流浪、孤殘兒童各項安置保障制度,關愛農村留守兒童。從2010年到2016年,自治區累計投入了近47億元建立了504所養老機構、社會福利院等項目,還為近107萬殘疾人提供了各種不同的保險和生活保障以及其他各種補貼和社會服務;所有這些都反映了新疆人權事業的發展和進步。 新中國成立以來,新疆在人權事業發展和進步方面取得的巨大成績有目共睹。人權事業永無止境,在人權問題上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新疆工作的著眼點和著力點是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對于人權工作,同樣如此。而發展經濟、改善民生,則是人權進步的基礎工程。我們只有持續改善民生、堅決維護民族團結,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新疆的人權事業就會越來越好。 |
相關閱讀:
- [ 06-01]民族語言文字在新疆得到廣泛使用
- [ 06-01]2016年新疆全區少數民族公務員已達91076人
- [ 06-01]新疆77歲護邊員:26年用舊78面國旗 囑托孫女接力
- [ 05-31]548字“禁酒令”力度不小 新疆公務接待滴酒不能沾
- [ 05-31]河北、山西、新疆局地遭風雹災害 3萬余人受災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