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遙感衛星地面站陸地觀測衛星數據全國接收站網建設項目31日在北京通過國家驗收,標志著我國陸地觀測衛星數據接收站網全面建成。該站網使我國直接接收衛星數據的范圍覆蓋了全部疆土和亞洲70%的區域,填補了我國西部和南海等重要戰略區域的空白,顯著增強了我國遙感應用的數據服務能力。 陸地觀測衛星數據全國接收站網項目經過多年的研究、建設、運行和發展,現已全面形成了北京密云站、新疆喀什站、海南三亞站和北京總部組成的全國衛星數據接收站網格局。站網項目總設計師張建國介紹,目前,站網已具備全天候、全天時、多種分辨率衛星的數據接收能力,支撐了資源衛星系列、環境衛星系列、高分衛星系列、空間先導衛星系列以及國際重要陸地觀測衛星等20余顆國內外衛星數據服務,并具備與之配套的站網運行管理和數據傳輸能力,高效提供全國各個領域遙感業務化應用和科學研究,顯著提高了我國遙感數據支撐能力。 我國在擁有自己的遙感衛星地面站之前,只能通過購買國外的衛星數據獲取相應的資料,難度大、時效性差、數量又極其有限。為滿足我國遙感事業發展的迫切要求,1986年,我國建成了自己的遙感衛星地面站,包括位于京郊的密云數據接收站和位于北京的數據處理中心。但是,密云站的數據接收范圍僅能夠覆蓋約80%我國國土面積,這種局面長期制約著我國陸地觀測衛星地面系統發展和服務。 為此,國家于2007年正式批準啟動了站網項目,由中國科學院遙感地球所統籌我國民用陸地衛星地面接收系統建設。擴建北京密云站,新建三亞站和喀什站。其中,喀什衛星數據接收站的建成填補了西部民用衛星數據空白,解決了我國西部和周邊區域長期缺乏遙感衛星數據的狀況;三亞衛星數據接收站的建成使我國陸地觀測衛星數據直接獲取力首次伸展到南部海疆,解決了我國南海和周邊區域長期缺乏遙感衛星數據的狀況。 遙感地球所副所長、站網項目常務副總指揮劉建波介紹,建設過程中實現了多項技術創新和突破,對利用空間信息保障國家利益具有重要的意義。其所接收的衛星數據主要應用于我國科學研究、災害監測、環境監測、林業、國土資源、城市規劃、農業、水利、氣象、海洋、礦業等專業領域,在保障國家重大任務需求、業務化應用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果,為社會經濟建設發揮了顯著作用。 |
相關閱讀:
- [ 05-31]端午大數據 福建各大電商平臺的粽子賣得如何
- [ 05-31]銀行借力大數據識別虛假貿易 業內:增強合規控制能力
- [ 05-30]中國數博會:共享大數據盛宴
- [ 05-28]外眼看數博會:中國的大數據發展值得期待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