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以來,習近平這樣為傳統文化“代言”
2017-05-29 11:32:39??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黃麗紅 王祥楠 |
分享到:
|
新華網 金佳緒 【學習進行時】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念的重要來源之一。新華社《學習進行時》品牌欄目“講習所”今天推出文章,為您梳理解讀總書記對于傳統文化的深刻思考。 縱覽世界歷史,一個民族的崛起或復興,常常與其民族精神的崛起和民族文化的復興息息相關。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念的重要來源之一。十八大以來,無論在國內考察還是國外出訪,習近平多次強調中華傳統文化的歷史影響和重要意義,每一次演講中都飽含著中華文化的深厚底蘊。 傳統文化有多重要?習近平這么強調 在5000多年文明發展進程中,中華民族創造和傳承了獨樹一幟的燦爛文化,而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始終潛移默化地影響著華夏兒女的思想方式和行為方式。 傳統文化的重要性,習近平反復強調。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植根的文化沃土。”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體學習時,習近平指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需要充分運用中華民族數千年來積累下的偉大智慧。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很多思想理念和道德規范,不論過去還是現在,都有其永不褪色的價值。”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要求“以古人之規矩,開自己之生面”,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實現中華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學習和掌握其中的各種思想精華,對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很有益處。”在中央黨校建校80周年慶祝大會暨2013年春季學期開學典禮上,習近平告誡學員們要多學習,要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位卑未敢忘憂國”“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報國情懷,“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氣,“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獻身精神,把優秀傳統文化和民族精神繼承和發揚下去。 如何以史為鑒?習近平這么思考 一個國家的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與這個國家的歷史傳承和文化傳統密切相關,而解決好中國的問題只能在中國大地上探尋適合自己的道路和辦法。對此,習近平說:“歷史就是最好的老師。” 在歷史這本大書中,既可以找到升平之世社會發展進步的成功經驗,又能了解衰亂之世社會動蕩的深刻教訓,對此,習近平有著深刻的思考。 “學史可以看成敗、鑒得失、知興替;學詩可以情飛揚、志高昂、人靈秀;學倫理可以知廉恥、懂榮辱、辨是非。”在中央黨校建校80周年慶祝大會上,習近平開門見山地道出了學習“以史為鑒”的重要原因。 民惟邦本、政得其民,禮法合治、德主刑輔,為政之要莫先于得人、治國先治吏,為政以德、正己修身,居安思危、改易更化……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中華民族創造了豐富的警句格言,發其深蘊,可以為今天治國理政提供有益啟示。 對待好本國歷史和傳統文化,處理好歷史與現實的辯證關系,這是任何國家在實現現代化過程中都必須解決好的問題。習近平強調,不忘歷史才能開辟未來,善于繼承才能善于創新。 “要治理好今天的中國,需要對我國歷史和傳統文化有深入了解,也需要對我國古代治國理政的探索和智慧進行積極總結。” 對此,習近平給出了這樣一套方法論: “對歷史文化特別是先人傳承下來的道德規范,要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有鑒別地加以對待,有揚棄地予以繼承。” “對傳統文化中適合于調理社會關系和鼓勵人們向上向善的內容,我們要結合時代條件加以繼承和發揚,賦予其新的涵義。” “我們要善于把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和發展現實文化有機統一起來,緊密結合起來,在繼承中發展,在發展中繼承。” |
相關閱讀:
- [ 05-28]把愛國之心化為報國之行 ——國家“千人計劃”專家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黃大年同志先進事跡重要指示
- [ 05-27]習近平就埃及遭遇恐怖襲擊向埃及總統塞西致慰問電
- [ 05-27]習近平就埃及遭遇恐怖襲擊向埃及總統塞西致慰問電
- [ 05-26]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 習近平主持會議
- [ 05-26]習近平致信祝賀中國農業科學院建院60周年 李克強作出批示表示祝賀
- [ 05-26]以黃大年為榜樣,習近平強調3個“學習”
- [ 05-25]大陸專家:習近平總書記致臺企聯的賀信體現對臺商的重視與關懷
- [ 05-23]有這樣一部中國著作,在海外圈粉無數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