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本真、他的率性,正是這個社會所呼喚的清流 隨著采訪的深入,我們看到了一個率真的黃大年。有人說,他在科研項目的分配中不徇私情、“不講情面”;有人說,他在科研項目的管理中,“盯得很緊”、有責必問…… 我們問他的生前同事:他有沒有發過脾氣?很多人搖了搖頭,想不起來。印象中,黃老師總是笑瞇瞇的,謙遜又和善。直到他的秘書王郁涵講到他因為有些課題組成員的工作態度“摔手機”…… 我們又找到和他“惺惺相惜”的中國地質科學院原副院長董樹文,和他“深夜長談”的中科院地質地球物理所副所長楊長春,他們以科學家的實事求是告訴我們黃大年的困惑與焦慮,以及他如何在低谷中調整心態,又如何去積極地改造環境。 有一些細節,哪怕只言片語,卻給了我們無名的感動。 當我們走進地質宮旁的機庫,站在那架試飛成功的樣機前,想象著拆遷隊突然要來拆除機庫時、黃大年情急之下躺在卡車前的情形,隨口就問了句:“黃老師當時躺在哪兒?” 青年教師焦健用手一指門前的那塊水泥地,眼圈紅了:“那兒,黃老師當時就在那兒?!?/p> 一瞬間,我們流淚了,怔怔盯著那片空地。 這是怎樣一個為了科學可以舍去自己的人啊! 在這個人們的內心時常被浮躁困擾的時代,他的本真、他的率性,正是這個社會所呼喚的清流,是中國知識分子應該具備的良知與擔當。 我們接觸的人越多,越看到他不同的側面;問的問題越細,越感受到他鮮明的棱角;越是有新的發現,越停不下追尋的腳步……白天,我們就像“中了魔”,坐進一個受訪者的辦公室,就開始一刻不停地敲擊鍵盤;晚上,又像“失了魂”,腦海中總在回放著那些場景:他在深夜奔波機場、火車站,他在女兒婚禮上疲憊而又幸福的微笑,學生們送走來賓后集體跪倒在他靈前…… 這些點滴,聚沙成塔,從模糊變得清晰,真實映射出黃大年的精神世界。腦海中總是回響黃大年告誡學生的那句話: “吃東西可以湯湯水水,但做事千萬不能湯湯水水,唯有認真對待每一個細節,才能成就最好的結果……” 黃大年曾說,他的偶像是“兩彈元勛”鄧稼先:“看到他,你會知道怎樣才能一生無悔,什么才能稱之為中國脊梁。當你面臨同樣選擇時,你是否會像他那樣,義無反顧?” 現在,他做到了。他用同樣的選擇,為人們定義了什么是高尚的靈魂、什么是信仰的坐標。 懂得他,也懂得了和他站在一起的一群人 黃大年生前曾說,能讓中國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有一幫人在拼命,不是我一個人……這是一個群體。 通過這次采訪,我們結識了這樣一個群體。 黃大年的助手于平無意中說了一句話,說施一公得知黃大年病危,連夜為他四處聯系醫生會診,急得落淚。 我們很想知道,這兩位身處不同研究領域、回國前并無交集的國家“千人計劃”專家究竟因為什么,有著如此深厚的交情。為了采訪施一公,我們等了近10天,每天和他聯系,他都用短信回復“在忙,稍后聯系你”,直到有一天晚上11點,他撥通我們的電話,上來第一句說:“我真的很抱歉,這段時間我有個研究內容很關鍵,我吃飯都是在以秒來計算?!?/p> “以秒來計算”,這讓我們立刻想到了“惜時不惜命”的黃大年。 同樣功成名就的海歸,同樣的科研“瘋子”。原本以為他們會聯系緊密、經常切磋,誰知施一公說:“我和大年因為‘千人計劃’聯誼會相識,因為我們都太忙,沒有單獨吃過一次飯,即使談話也沒有一次超過半小時,但是我們回國的選擇是一樣的,對國家發展的想法是一致的,所以哪怕只是寥寥數語、一個眼神,就能明白對方,這就是心有靈犀、相見恨晚吧?!?/p> 到后來,說到送別,他只說了一句,聲音有些顫抖:“一個赤膽忠心的人就那么走了……”我們沒有再問,因為已無需再問,對于這樣一群一心報國的人而言,還有什么比“壯志未酬身先死”更令人扼腕痛惜呢?! 在這群人身上,不僅僅只有愛國。他們既有愛國之心又有報國本領,他們是把愛國的理想和科學的追求完美結合起來的人。 董樹文是我國最大規模深部探測項目的首席科學家。黃大年曾因為著急科研進度、抱怨人浮于事和董樹文發飆,我們原以為,董樹文會不高興,甚至會排斥黃大年,可是他卻面帶微笑、云淡風輕地說出了那段往事,說出了他是怎樣勸慰他,又是怎樣支持他。那一刻,我們內心是觸動的,觸動于他們面對科學時的那種實事求是,觸動于他們超凡脫俗的那種處世之道。 我們問了董樹文一個問題:“怎么理解黃大年那種對科學探索的瘋狂?”他沒有遲疑,就給出一個讓我們瞬間折服的回答:“科學家就得有這種激情,才有創新的驅動力。我是搞地質的,我自己現在上山前都要打針,往半月板里打針,因為我的半月板已經碎了,但是我覺得很幸福,因為一輩子干的事是你愿意干的,是很幸福的。大年也一樣,一輩子能有幾次機會接近自己的夢想,是幸福的?!?/p> 采訪快要結束時,董樹文特意帶我們去看深探項目的成果展,每一塊展板、每一項成果,他都如數家珍。他說,深探項目結題時,他和黃大年兩人去德國演講,走下講臺的時候,臺下的掌聲把他們都震了。有位外國專家驚呼:“中國人不再沉默了,他們大有領先世界的勢頭!” 說完,嚴謹的董樹文笑得很驕傲!那笑里,有探索者的豪邁,也有報國者的真情。 那一刻,我們的眼眶很熱,我們在他身上看到了黃大年,看到了一批“從來不缺癡心”的中國科學家。我們也許不懂他們的科學,但我們卻深深懂得了他們的心靈和力量。 就是這樣一群人,感召著更多的人。于平說,原本以為黃老師走了,大家就散了,可是沒想到,大家還在,都想把黃老師未竟的事業完成。 黃大年最得意的門生馬國慶曾經為了幫老師留下來,沒有出國?,F在他一口氣領下了好幾個項目,要把老師規劃的事情做完。他眼里有淚,還調侃說:“我現在這么年輕就得了頸椎病,都怪黃老師?!?/p> 黃老師生前費盡心思吸引到吉林的“千人計劃”專家和海歸人才也在想盡辦法,把他彌留之際還在關心的新興交叉學部的各項工作細化下去…… 還有黃老師的那些學生,都沒有忘記對老師許下的諾言:學成回來,匯聚起來,就是中國深部探測的生力軍。 我們曾經很想問:58歲,太短。黃老師的這一生,值得嗎? 楊長春的回答又一次讓我們哭了:“很多人覺得大年苦,苦嗎?不苦。從整體上講,他回國后是幸福的。就像一滴水,不管有多曲折,匯入了大海,融入了潮流,終將改變歷史的潮汐,而那之中,留下了他的印跡?!?/p> 這句話,擊中了我們的心。 那一刻,我們終于懂了他。 |
相關閱讀:
- [ 05-19]最后的時光——追記海歸戰略科學家黃大年
- [ 05-19]生命的答案——海歸戰略科學家黃大年事跡采訪手記
- [ 05-19]《黃大年:生命,為祖國澎湃》
- [ 05-25]習近平對黃大年同志先進事跡作出重要指示
- [ 05-18]生命,為祖國澎湃——追記海歸戰略科學家黃大年
- [ 04-24]【家國棟梁】黃大年:振興中華 乃我輩之責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