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成了合伙人 幸福來敲門(砥礪奮進的五年·駐村蹲點話脫貧) “說起脫貧這件事,還要感謝我們村的浙江女婿哩!”貴州銅仁萬山區敖寨鄉中華山村村支書毛照新指著不遠處的黑木耳種植基地說道。 中華山村曾是遠近聞名的“窮旮旯”,“放牛好耕田、養豬盼過年、喂雞籌柴米、奔波為油鹽”是村民貧困生活的寫照。受制于交通不暢和人多地少的現實,這里的干部和村民空有一腔致富熱情,但始終沒有找到脫貧路徑。 2014年,一名來村探親的浙江女婿點醒了大家——“浙江有不少農村靠種植木耳、平菇致富,中華山村自然條件更好,為啥不試試食用菌產業呢?” 當年3月,中華山村村兩委干部和致富帶頭人遠赴浙江調研學習。在了解到食用菌生長環境與本村自然條件高度匹配后,毛照新建議將這一“見效快、效益高”的產業引回村里。經過大大小小五次會議,全體村民終于達成一致意見,同意發展食用菌產業。 路子的問題解決了,錢的問題怎么辦? “以前,扶貧資金都是直接分到貧困戶手中,那點錢什么大事都做不成。”毛照新說,“所以,我們成立了專業合作社,讓貧困戶來當‘合伙人’,最大限度調動大家的積極性。” 為了讓貧困戶真正實現自我“造血”,中華山村采取了“村兩委 合作社貧困農戶”的發展模式,由村兩委帶頭組建集體經濟專業合作社,整合多渠道資金,量化折算成股份分配給全村貧困戶。這樣,貧困戶不僅可在合作社務工賺錢,還能參與年終分紅。最終,172戶464人成為合作社首批“合伙人”。 “我們現在都算是‘合伙人’吶!”談及合作社,在里頭務工的李艷紅一下打開了話匣子。她一邊跟記者聊著天,一邊熟練地將平菇分揀、包裝并密封,“在合作社打工,一年收入兩萬多,土地流轉租金1300多元,去年年底還有1500元的分紅。合作社效益越來越好,分紅會越來越多!” 當然,最令李艷紅開心的是,在合作社工作不但收入多了,還方便照顧家庭。“家里不但有老人,還有兩個孩子,在外地打工總不放心。現在可好了,家門口就能賺錢!”目前,李艷紅一家位于鄉里的搬遷房正在裝修,她更是高興得合不攏嘴。 像李艷紅一樣的“合伙人”,目前已經從172戶變為120戶,減少的52戶成功脫貧。鄉里的扶貧干部張文娟說,看到中華山村嘗到了甜頭,周邊的村子也躍躍欲試,通過“合伙人”模式發展產業帶動脫貧致富的村子會越來越多。 |
相關閱讀:
- [ 05-24]砥礪奮進的五年:脫貧攻堅成就大 社會各界齊點贊
- [ 05-23]【砥礪奮進的五年】立新村和木耳的不解之緣讓村民致富有奔頭
- [ 05-23]【砥礪奮進的五年】高原上在建的新房子
- [ 05-23]【砥礪奮進的五年】扶貧項目選什么 農戶自己說了算
- [ 05-23]【砥礪奮進的五年】“互聯網+”推動精準扶貧 貧困村轉型“社火淘寶村”
- [ 05-23]【砥礪奮進的五年】阜平脫貧攻堅重精準
- [ 05-23]【砥礪奮進的五年·扶貧蹲點日記】寧夏趙樓村:小山村的脫貧攻堅路
- [ 05-23]【砥礪奮進的五年】四川德陽市旌陽區脫貧攻堅 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少”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