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正在積極推進的脫貧工作中,通過發展優勢產業讓貧困戶脫貧是其中的重要方式。中國東北的吉林省鎮賚縣嘎什根鄉立新村,是一個以農業種植為主的貧困村。
到6月立新村的第一批黑木耳就能銷售了。王化雨 拍攝 立新村此前并沒有經營木耳種植大棚的經驗,此番下定決心引進這個項目經過了多次細致的考察和討論。立新村所在的嘎什根鄉黨委書記宋志明介紹說,他們聽說鎮賚縣東屏鎮有一個玉木耳(即白木耳)產業園效益很好,就去實地探訪。隨后,嘎什根鄉和立新村的相關負責人專門到吉林農業大學,向有關專家咨詢了解相關種植技術。同時,他們還到另一個以種植木耳出名的蛟河市,與當地的種養殖戶進行實地對接,發現木耳種植效益確實好,每一百平方米大棚的純收入可以達到1.5萬-2萬元,而且銷路暢通。多方對比和考證后,他們最終決定在立新村設立木耳產業園。 從2月份搭棚掛菌袋,雇傭村民尤其是貧困戶到棚里工作,三個月來,第一茬種植的木耳長勢良好,預計到了6月份會有一個良好的收成。宋志明說,立新村每個農戶都有育苗大棚,往常,在春季插完秧之后這些大棚就撤掉,種些自家吃的蔬菜,經濟效益低。掌握木耳種植技術之后,農戶就可以繼續利用自家原有有大棚設備種植木耳,實現增收。宋志明說:“按照我們跟蛟河學習的經驗,每一百平方米大棚的效益是一萬到一萬五之間,如果每家的庭院按兩百平方米算,產生效益至少兩萬。如果把這件事兒抓好的話,我們感覺這真的是一個陽光產業,可以帶動很多貧困戶,甚至是全面富裕?!?/p> 木耳是中國東北的特產之一。在吉林省,像立新村這樣,利用優勢產業脫貧致富的村子不在少數。截止到2016年底,吉林省還有21532戶建檔立卡的貧困戶,貧困人口402707人。記者了解到,2017年,吉林省將通過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發展和創造就業、完善社會保障等措施,實現20萬貧困人口脫貧,貧困村退出600個。 |
更多>>相關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