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屆中國京劇藝術節自5月11日在江蘇南京鳴鑼以來,好戲輪番登場,讓南京市民沉浸在國粹藝術的文化享受之中。這次京劇節劇目精彩紛呈,除17臺現代戲之外,還有10臺新編歷史劇和4臺整理改編傳統戲(含祝賀演出)上演。 新編歷史劇、整理改編傳統戲與現代戲一樣,都是上世紀60年代初人民日報社論《戲曲必須不斷革新》中提出的“三并舉”政策的重要環節。新編歷史劇提倡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下創作新的歷史劇目,以實現戲曲題材、風格的多樣性;整理改編傳統戲則從我國浩如煙海的傳統劇目寶庫汲取財富,承載著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和美學精神。 5月15日,《青天道》(沈陽京劇院)亮相,拉開本屆京劇節新編歷史劇和整理改編傳統戲的序幕。《青天道》以海瑞的故事入戲,但不落“海瑞罷官”的窠臼,通過藝術創造打通與當下現實的關系。相繼精彩亮相的劇目還有:全面展示京劇武戲技藝、宣揚愛國情懷的《狄青》(天津京劇院)、《奇女無容》(黑龍江省京劇院);以古鑒今,體現反腐倡廉、懲惡揚善精神的《天道行》(云南省京劇院)、《油茶御史》(廣西壯族自治區戲劇院)、《陳廷敬》(山西省京劇院);立足本地名勝古跡、歷史名人的《大明城墻》(南京市京劇團)、《辛追》(湖南省京劇保護傳承中心)、《大夢長歌》(重慶市京劇團)、《抗倭將軍戚繼光》(安徽省徽京劇院);觀照自身、探討人性矛盾的《莊妃》(寧夏演藝集團京劇院)、《趙武靈王》(福建京劇院)等。這些劇目將時代精神融匯戲曲本體,體現了京劇藝術工作者對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所作出的努力。 新編歷史劇和整理改編傳統戲的創作是國家繁榮戲曲的重要舉措,也是讓戲曲承載傳統、打通當下的重要類型。新編歷史劇需要在歷史真實的基礎上進行藝術想象,賦予時代感,解決“古為今用”的問題;整理改編傳統戲則需要對傳統劇目取其精華、棄其糟粕,使之更適應時代審美和時代精神。此屆京劇節入選的14臺新編歷史劇和整理改編傳統戲集中展示了近幾年本類型戲曲創作的成果,無論是從題材的開拓上還是從京劇表演的傳承上,都力圖秉承弘揚中華傳統優秀文化的方向。此番它們將陸續在京劇節上接受廣大觀眾的檢驗。 |
相關閱讀:
- [ 05-16]《趙武靈王》入選中國京劇藝術節 17日18日福州上演
- [ 05-12]第八屆中國京劇藝術節開幕 江蘇大戲《青衣》敲響第一鑼
- [ 05-08]南京京劇臉譜燈光秀 迎第八屆中國京劇藝術節
- [ 05-08]《大宅門》有了京劇版 郭寶昌終于圓京劇夢
- [ 05-07]南京:京劇臉譜燈光秀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