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子之心——以出世的態度做學問、搞研究,以入世的態度愛國家、愛科學 回國這幾年,黃大年在科研領域攪起一片漣漪。用高平的話說:“大年對待科學是很‘任性’的,他不唯上不唯權不唯關系,不允許‘你好我好大家好’,如同一股清流?!?/p> “深部探測技術與實驗研究”是中國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深探項目,黃大年回國不久便出任該項目第九分項的首席專家。 第九項目斥資逾3億元。自認為和他關系不錯的專家找來,想替某研究機構“拉點兒經費”,他一句“我沒有對手、也沒有朋友,只有國家利益”,直接把對方“噎個半死”。后來對方發現“居然連吉林大學也沒有多拿一分錢”。 更讓一些人難以接受的是,他還從國外引入一套在線管理系統,把技術任務分解到每月、每周甚至每天。每晚11點他必登錄檢查,誰偷懶、誰落后,軟件一開,一清二楚。 有人領教過他的“火爆”: 那是2010年春天的一個早上。 “怎么回事?小王,你催過了嗎?”聽得出黃大年有些煩躁。 “都催過了啊,黃老師!”王郁涵偷偷瞄了眼墻上的表,9點50分了,離開會還有十分鐘,材料沒交齊,人也沒到齊! “人浮于事!”大手一揮,黃大年突然把手機砸向地面,手機屏幕立刻摔了個粉碎:“我們拿了這么多納稅人的錢,怎么如此草草了事呢?!” 事后,他帶著歉意說:“我很急躁。我無法忍受有人對研究進度隨意拖拉。我擔心這樣搞下去,中國會趕不上!” 黃大年并非“不食人間煙火”,并非“吹毛求疵”。 在學生們心中,黃大年從來不是一個“高高在上的學術權威”,而是一個“嚴師慈父的長輩”、一個“推心置腹的朋友”。 當年的學生馬國慶和李麗麗家在農村,黃大年看好他們的專業潛質,創造各種機會送他們學習英語、參加國際交流。兩人談了戀愛,他幫他們爭取留校。畢業結婚,又幫他們張羅租房。 有人嫌他管得太細、婆婆媽媽。他說:“我們的國家太需要人才,現在多用點心,他們中就有可能出大師、出諾貝爾獎?!?/p> 學校領導幾次催他抓緊申報院士,他卻說“先把事情做好,名頭不重要”。地球探測科學與技術學院黨委書記黃忠民說,參加學術會議或講座,他能一口氣準備十幾頁的材料,但要讓他填報個評獎材料,半頁紙都寫不滿。 最后清醒的日子,他還倚在床上、打著點滴,為學生們答疑;他囑咐于平“把咱們自己的經費再壓縮一些”,確保其他機構積極參與;他記掛團隊里的姚永明參評副教授,硬是用顫抖的手,寫下一段歪歪扭扭的推薦語。 |
相關閱讀:
- [ 05-10]承擔文化傳承責任 海歸設計師:造中國人自己的建筑
- [ 05-04]裘援平:海歸創新創業的春天來了
- [ 04-26]冰球賽群毆事件非偶然 體制內隊伍不歡迎“海歸”
- [ 04-21]廈門市11個“海歸”項目獲得400萬元資助
- [ 04-18]知識產權屢遭侵權 海歸創投:“知識資本”亟待激活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