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業是實體經濟的主體,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戰場。各地、各部門要把握此次出臺支持制造強省建設若干政策的契機,以高端制造、智能制造、綠色制造、精品制造、服務型制造為主攻方向,重點支持企業做大做強,支持各類試點示范和產品創新創優,加快打造現代制造的安徽“升級版”。 當前,安徽仍處于工業化中后期,制造業約占經濟總量的四成、對經濟增長的貢獻超過50%,制造業依然是安徽經濟發展的主動力和主引擎。建設五大發展美好安徽,制造業仍需打頭陣、當主力、挑重擔。因此,必須立足現有基礎,進一步完善產業鏈條,形成產業集群和競爭優勢,努力走出一條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路子,為制造業做大做強和提質增效奠定堅實基礎。 拉高發展標桿,堅定不移實現“三大四強”發展目標。立足實際、對比周邊,安徽明確了制造強省建設“三大四強”的目標體系。力爭到2021年,全省規模以上企業數進入全國前5、主營業務收入進入全國前8、利潤總額進入全國前10,實現“大”的跨越;著力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產品、具有核心競爭力的企業、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產業、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基地,實現“強”的晉級。目標是前進的方向,要按照既定目標穩扎穩打,培育更多好產品、好企業、好產業、好基地,擴大安徽制造影響力。 優化產業結構,在增量和存量上堅持“兩手抓”。堅持“兩手抓”,就是要立足安徽產業基礎、技術優勢和市場前景,一手抓有競爭優勢和特色的高端制造業培育,一手抓用先進適用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安徽提出,在制造強省推進過程中,重點培育發展新一代電子信息、高端裝備、智能家電、新能源汽車、新材料、節能環保、生物醫藥和高性能醫療器械等7個高端產業,改造提升冶金、化工、建材、紡織、食品加工等5大傳統產業。要聚焦這些重點產業,以增量投入帶動存量調整,不斷增加有效投入,全面提升制造業核心競爭力。推進政策落地,形成加快建設制造強省的強大合力。此次安徽出臺的政策是滿滿的“干貨”,真金白銀的支持力度前所未有,政策條款力求務實管用、簡便易行。各地應積極發揮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作用,強化金融和土地等要素支撐,促進更多社會資源要素向制造業集聚,加快構建制造技術、工業基礎、產業鏈條、質量品牌、技能人才等支撐體系。如此,形成上下聯動、相互協同的政策效應,精準施策,集中發力,就會讓有限的資源發揮最大的效用,促進制造業加速邁向中高端。 |
相關閱讀:
- [ 05-05]虛報易地扶貧搬遷工作進度 安徽多名干部被處理
- [ 04-26]“中國夢·大國工匠篇”大型主題宣傳網絡媒體行深入安徽
- [ 04-26]安徽警方破獲特大系列詐騙案 兩團伙騙4萬會員2億元
- [ 04-24]安徽掀起“出國留學熱” 多元化發展受歡迎
- [ 04-24]不負重托的“安徽答卷”——寫在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安徽一周年之際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