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深潛試驗母船“向陽紅09船”搭載“蛟龍號”載人潛水器(資料圖)。中新社發 孫權 攝 新華社“向陽紅09”船5月1日電(記者 劉詩平)中國大洋38航次第二航段“蛟龍”號載人潛水器實現5天4次下潛,南海科考任務全速推進。 第二航段科考原定4月9日至5月7日進行,后調整為4月24日奔赴作業區至5月13日結束。第二航段現場指揮部搶抓天氣窗口,從4月26日至30日“蛟龍”號在南海多金屬結核采集試驗選址B調查區和南海中部的珍貝海山各進行了兩次下潛,全力推進本航段兩大主要科學目標——開展1000米級多金屬結核采集試驗區的選址和海洋地質學及海洋生物學調查。 4月30日“蛟龍”號從珍貝海山下潛回收至“向陽紅09”科考船后,馬不停蹄奔赴南海多金屬結核采集試驗選址B調查區,5月1日抵達作業現場,科考人員隨即開展了生物誘捕系統回收和錨系布放等常規調查作業,為多金屬結核采集試驗工程選址及環境調查與評價獲取第一手基礎數據資料。 “五一”勞動節當天,“蛟龍”號潛水器本體部門則利用航渡時間對潛水器進行全面維護與檢修,先后對“蛟龍”號推進、液壓、電氣等系統進行全面維護,對24V接地、水聲通信機泄露報警等故障進行了定位與排除,通過全面檢修保障后續潛次順利開展。 中國大洋38航次第二航段現場總指揮鄔長斌說,大洋38航次是“蛟龍”號試驗性應用以來作業任務最多、空間跨度最大、歷時最長的航次。通過試驗性應用航次,著力推動“蛟龍”號業務化運行、打造深海技術裝備開放共享平臺,推動深海大洋科考事業發展。 “5月1日恰逢《深海海底區域資源勘探開發法》頒布實施一周年,一線海洋科技工作者奮戰在深海大洋科考事業第一線,用實際行動踐行深海海底區域資源勘探開發法,為海洋強國建設做出應有貢獻。”鄔長斌說。 自今年2月6日開始的中國大洋38航次科考,共分三個航段,分別在西北印度洋、中國南海、雅浦海溝和馬里亞納海溝開展科學調查。 |
相關閱讀:
- [ 04-30]“蛟龍”攀登南海中部海山 獲珍貴玄武巖樣品
- [ 04-28]“蛟龍”號深潛南海發現大面積結殼和結核分布
- [ 04-26]“蛟龍”號在南海探尋哪些科學奧秘?
- [ 04-26]“蛟龍”號抵達南海作業區 26日進行南海今年第一潛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