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一家公司編印的各種家譜記者翟蘭蘭攝 你是誰?從哪里來?到哪里去?這三個由西方人提出的哲學終極問題,對于中國人來說,或許回家翻翻家譜,就可獲得一些解答。近年來,一股民間修譜熱在武漢興起。昨天,剛剛花了120萬元修完家譜的蔣先生拿到家譜后,激動地說,終于有了一本屬于蔣家人的教子秘方。 家譜記錄祖上家訓“清正廉明” “拿外人當榜樣,不如拿自家祖先當榜樣更有說服力。”去年,蔣先生從網上找到武漢歡樂大道一家專業修家譜的公司,想將家庭成員的信息匯總,編印成家譜。經過一年多的編印,不久前正式完成,共錄入本族30代成員、2萬人左右,花費120萬元。其中60萬元左右交給了修譜公司,排版印刷了300冊,其余的60萬元,用于族人四處出差收集資料的成本開支。 這套厚厚的家譜,附上了家風家訓,其中,“清正廉明”就是重要的一條,為了勉勵孩子們好好讀書,還將“窮莫丟豬,富莫丟書”這樣的話也列入家風家訓。 負責編印這套家譜的公司負責人曹詠說,過去的家譜比較初級,主要記錄家庭成員的姓名、生歿時間、葬地、嫁娶等信息,而現代人,對家譜賦予了更深層次的情感寄托,除了這些之外,會根據家族發展脈絡,提煉家風家訓,以此作為激勵后代的重要方式。“一本家譜在手,可以看到祖上很多輩的情況,家風家訓一目了然。” 出現了修家譜的專門公司 尋根問祖催生家譜經濟。記者在網上搜索發現,武漢出現了幾家專門修家譜的公司。有的公司稱擁有高科技軟件,采用“互聯網+”為顧客修譜。 武漢化工區某修譜公司負責人劉威說,公司剛剛創立時,就有專門的團隊為顧客修譜,但從前期收集材料、排版到后期校對等,需要耗費大量時間,在購買了100多個姓氏家譜的數據庫后,大大提高了原始資料的搜集效率。 曹詠介紹,他們耗資160萬元研發了一款名叫“云碼宗譜”的軟件,如果某一個家族要修譜,只需要給一個授權,就可以讓遠在國外的親戚進入系統填寫個人材料,還可以在手機、網站等多個平臺隨時隨地編輯,但在編輯好后進行輸出時,會收取一定費用。 武漢圖書館收藏了132部家譜 昨天,記者來到武漢市圖書館古籍閱覽室,看到桌上正放著多部家譜。工作人員說,這里已收藏了132部家譜,以湖北省內的家族為主。 “來古籍室的市民,八成以上是為了看家譜。”工作人員說,家譜區域是古籍閱覽室最“火”區域。市圖書館在不斷搜集家譜,也歡迎市民捐贈,近十年期間,增加了30本左右,種類也變化較大,過去的線裝書幾乎見不到了,都變成了非常精美的現代書樣子,豎排字也變成了橫排字,家譜的風格愈發符合現代人的閱讀習慣。市圖書館也歡迎市民捐贈家譜。 工作人員介紹,來這里看家譜的市民,有的是為了修自家家譜尋找線索和資料,有的是“零起步”,不知道怎么修家譜,來這里參考一下模板。漢陽的一位劉先生,將一本年久失修的珍貴家譜捐贈到這里來,請求古籍室幫忙修復并保存,并希望能為其他劉氏子孫提供修家譜的資料。一些市民捐家譜,是希望能通過這種方式找到失散的親戚。 |
相關閱讀:
- [ 11-01]普通工人尋根數萬里苦修家譜 14年拍幾萬張照片
- [ 08-11]北宋名相陳升之家譜現身建陽
- [ 05-08]文史專家解讀家譜"秘密" 本地家譜中黃、王氏年代最早
- [ 03-31]福州民警"特殊家譜"再立新功 為迷路老人找到老伴
- [ 02-28]梅列區洋溪鎮“讀家譜、傳家訓、樹家風”活動顯成效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