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丹麥駐華大使館因本國生蠔泛濫成災在官微發文求助網友,一時間,引發中國網友廣泛關注,紛紛表示“愿漂洋過海去救災”。其中,有福建網友建言,可用“蠔宅”解決該問題。 日前,丹麥駐華大使館因本國生蠔泛濫成災,特發文求助網友。圖為網絡截圖 丹麥生蠔泛濫成災 駐華大使館發文求助 “來丹麥海岸吃生蠔,約嗎?”4月24日,丹麥駐華大使館官方微博發布的一篇題為《生蠔長滿海岸,丹麥人卻一點也高興不起來》的文章火了,引發中國網友的廣泛關注。 文章稱,一種叫做“太平洋生蠔”的物種入侵了丹麥,對海岸的生態環境造成了極大的破壞,這種生蠔原本不屬于丹麥的海域,而是來自南方海域,經過數十年時間的生長,形成了現在如此巨大的規模。 文章指出,丹麥的科學家和漁民已經向丹麥自然保護局投訴很多次了,但是依舊沒有辦法處理這些棘手的入侵者。 當地有何對策?上述文章進一步指出,政府鼓勵大家去海岸邊采集這些生蠔帶回家煎炒烹炸,但實際上這只是一個象征性的活動,并沒有多少人去這樣做,所以根本就沒有效果。 現在,丹麥有關部門正在對這一問題進行全面的調查和評估中,究竟怎樣解決還得等等看。 中國網友獻計:除了吃光它,還可以建“蠔宅” 對于丹麥駐華大使館的發文求助舉動,中國熱心網友也是紛紛獻計獻策。有網友建議,當地應趕緊弄個生蠔旅游簽證,大部隊可分分鐘把生蠔吃光。也有網友建議,這些生蠔可以低價賣到國內。還有網友打趣, “我們能把生蠔吃成回憶。” 此外,還有福建網友表示,大批的生蠔吃完后,還可用來建“蠔宅”,問題自然也迎刃而解。 何為“蠔宅”?據了解,“蠔宅”是福建泉州蟳埔村等地的特色民居,用蠔殼搭建而成,其具有不積雨水、不怕蟲蛀、冬暖夏涼的特點。 “蠔宅”怎么建的?蟳埔村相關負責人告訴中新網記者,蠔殼一般都砌在大門左右墻面及后外墻上,用石灰、沙、土“三合”泥漿片片相砌,內墻則用雜碎土石混合筑建,如此結合,就異常堅固。蠔殼大而中空,壘砌在一起,墻里隔絕空氣多,這樣的墻冬暖夏涼。閩南尤其是泉州的海風雖然凜冽且帶有鹽分,但也不能摧垮這種墻。 飲食偏好的差異,讓他們“變廢為寶” 在國外,像丹麥遭遇生蠔泛濫成災的問題顯然并非孤例,中新網記者注意到,根據公開報道,近年來,諸如美國的鯉魚和牛蛙、德國和英國的大閘蟹、蘇格蘭的小龍蝦等生物,在國外也泛濫成災,成為當地的禍害。不過由于飲食偏好的差異,在不少中國人的餐桌上,它們都是令人食指大動美食。 以亞洲鯉魚為例,去年8月,有中國媒體援引美媒報道稱,不到半個世紀,亞洲鯉魚就從美國水域中的無名之輩發展到在伊利諾伊河和密西西比河一些水域的生物數量中所占比例高達90%的程度。消滅這種入侵物種沒有錦囊妙計。 對此,眾多中國網友同樣表示關注,直呼“愿意前往消滅”,也有網友表示,希望這些美食能搬上中國餐桌。 那么,外國的“美食”能被搬上中國餐桌么?此前,據外媒報道,來自洛杉磯的華人移民安姬·余創立了一家名為“兩河漁業”的加工廠,而主要的原材料就是河中數量眾多的亞洲鯉魚。不到兩年時間,肯塔基州西部成為美國亞洲鯉魚出口量最大的地區。截至2014年3月,“兩河漁業”工廠向中國市場出口了200多噸亞洲鯉魚,獲利不菲。 |
相關閱讀:
- [ 04-12]澳政府擬投入760萬澳元恢復塔斯馬尼亞州生蠔產業
- [ 12-22]買生蠔吃出珍珠 細數那些吃出的意外之財
- [ 02-27]男子吃生蠔意外發現珍珠 概率僅百萬分之一(圖)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