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甘肅酒泉4月24日電 四月的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新綠破土,處處洋溢著春天的氣息。 4月24日,第二個“中國航天日”,記者走進發射中心。通過檢查站一路向北,穿過弱水河上的神舟友誼大橋,引人注目的是一面中國夢航天夢的巨幅文化墻,遠遠就能感受到一代代航天人征服大漠、挺進太空的雄心壯志。 這里的賓館和街道取名都極具航天特色,宇宙路、飛天路、太空路……就連路燈的造型都是火箭托舉飛船的模型。 東風路,是這個航天城的主干道。東風路上最著名的建筑,當數東風禮堂。在這座禮堂里,不知有多少航天人曾高舉右拳宣誓承諾:獻青春、獻終身、獻子孫,誓把衛星飛船送上天。 中心發電廠就有這樣一對父子兵。父親李振強1974年入伍來到中心,一直從事電機檢修工作。兒子李正華2005年大學畢業后,主動回到這里,接過已經退休的老父親的班,繼續默默無聞為航天作貢獻。 “大漠里有家,我必須回到那里。”李正華說。 距離東風禮堂約10公里的地方,淡藍色的發射塔架靜靜矗立在我國唯一的載人航天發射場上。在這里,11艘神舟飛船開啟了飛天之旅,11名航天員實現了飛天夢想。 1999年11月20日凌晨,神舟一號飛船發射進入30分鐘準備程序。突然,操作手祝亮發現火箭精瞄顯示儀儀表指針出現左右搖擺的情況。 精瞄是否準確,直接關系火箭射向。若方向瞄偏了,飛船就無法進入預定軌道。 危急時刻,祝亮立即向指揮員報告,并憑借豐富的實踐經驗提出了自己的分析結果:發射塔架打開后出現的電磁干擾,影響了精瞄電路的穩定,請求立刻對火箭進行人工精瞄。隨后,趙敬花、岳全龍等技術人員迅速進入崗位,手動調整,終于搶在發射前10分鐘實現了火箭精瞄。 航天無小事,成敗系于毫發。在長期的科研實踐中,中心培育了一支嚴謹細致、作風過硬的科研隊伍。 “一根小白毛”的故事流傳至今。20世紀60年代中期,在某型導彈發射任務的最后階段,操作員王長山發現彈體內一處插頭接點上有一根幾毫米長的白毛。為防止通電接觸不良,確保發射萬無一失,他連忙小心翼翼的用鑷子夾,用細鐵絲挑,但都沒能取出來。最后,王長山用一根豬鬃,費了很大勁才把這根小白毛挑出來。 錢學森知道后,專門把這根豬鬃收藏起來。他說:“我要把它帶回北京去,這是作風細致最典型的事例,每一個科技人員都應該從中受到教育。” 2003年,神舟五號飛船從這里升空,載著航天員楊利偉遨游太空,圓了中華民族的飛天夢。此后,這里又先后將10名航天員送入太空……只有始終奮戰在這里的航天人知道,這一個個輝煌瞬間的背后,凝聚著多少心血和汗水。 |
相關閱讀:
- [ 12-30]“飛天” 跨界魔幻劇《倩女幽魂》元旦首演
- [ 12-16]楊利偉出席航天夢交流會 "航天英雄"來廈談"飛天"
- [ 12-07]飛天故里添魅力 “文博效應”帶動敦煌旅游持續升溫
- [ 11-25]云霄特色種子“飛天”66天 搭乘神舟十一號“回家”
- [ 11-18]“神舟十一號”載人飛天宮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