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天翔在復旦宿舍的藏書。來源:受訪者供圖
中新網北京4月23日電(邱宇) 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在數字化閱讀已經很發達的今天,關于“電子書是否會取代紙質書”的爭論一直存在。而“共享圖書”模式的出現,似乎為紙質書的發展打開了新的窗口。
從8000冊藏書到幾個硬盤的電子讀物
當年在宿舍藏書數千冊的“學霸”,如今也喜歡用電子閱讀器看書。
2013年,陳天翔還是復旦大學歷史系大四學生,因為在宿舍藏書約8000冊并供同學借閱而走紅,被稱為“館長”“學霸”。
陳天翔畢業后從事文史相關工作,依舊保持著買書讀書的習慣,每周都會在線上、線下買書,遇到“眼前一亮”的古籍、老雜志也會買來收藏。目前,家中藏書有兩萬多冊。

陳天翔家中的藏書。來源:受訪者供圖
不同的是,在空間狹窄、不方便閱讀紙質書比如擠地鐵等情況下,或者進行碎片化閱讀、讀一些網絡熱門小說的時候,陳天翔更習慣于看電子書。
“電子書便于攜帶,有的具備搜索和標注功能,方便查找。”他對中新網記者說,一些紙質書難以買到,在網上能找到電子版本。另外,電子書讓信息的獲取更加廉價。
現在,陳天翔存有幾個硬盤的電子書資源,分類整理并設置了檢索網站和數據庫。
電子閱讀普及率達90%
陳天翔的8000冊圖書占據了一整間宿舍,而一臺小小的閱讀器就可以容納數千本電子書。對于租房、常搬家的愛書人來說,搬運大量書籍是一種麻煩。
占地多、搬書費勁、價格高、不方便共享……紙質書的這些缺點讓許多人轉向電子閱讀。
《亞馬遜中國2017全民閱讀報告》顯示,電子閱讀普及率呈上升趨勢,閱讀過電子書的受訪者比例比2016年上升6個百分點,達90%。
報告稱,64%的受訪者認為電子閱讀幫助提升整體閱讀量,電子書的便捷性讓碎片時間得到更充分的利用。

資料圖:一家提供電子書閱讀的咖啡屋。中新社發 王路憲攝
雖然普及率越來越高,但易觀智庫分析師黃國鋒認為,電子閱讀還有很大發展空間,也存在一些問題。“中國的電子閱讀還沒有到一個很成熟的階段,潛在用戶量尚未碰到天花板。”他說。
黃國鋒在接受中新網采訪時說,內容方面,除了常見的網絡文學、出版圖書,現在平臺也開始出現有聲內容和漫畫,未來有可能會出現更多的內容形態產物。用戶付費方面,用戶付費意識仍有待加強,盜版問題依然存在。
仍有人喜歡紙質書的“質感”
對有些人來說,更多地閱讀電子書并不意味著放棄紙質書。
有網友在知乎上回答“你更喜歡電子書還是紙質書”時稱,“看一些知識性和技術性的書,我還是喜歡紙質的,這樣看起來不費眼睛,更重要的是有一種質感,沉甸甸的感覺,這是電子書比不了的;好書就是應該被捧在手里閱讀的。”

北京市楊梅竹斜街的一家特色書店正在打折出售讀物。中新網記者 翟璐 攝
陳天翔用“溫暖”形容紙質書的閱讀體驗。“如果想靜下心來系統地閱讀,更希望在安靜的夜晚,手邊放一杯香茶或咖啡,細細地讀。觸摸紙張時能感到一種來自文化血液里的溫暖在指尖流淌,而不像電子閱讀器的屏幕那么冰冷陌生。”
他說,電子閱讀器的屏幕不斷升級進化的目標,很大程度上是為了更接近于閱讀紙質書的生態。即便如此,電子屏還是沒有紙質書獨有的舒服觸感。
數據顯示,紙質圖書仍受到一半多讀者的青睞。根據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公布的全民閱讀調查,2016年,51.6%的成年國民更傾向于“拿一本紙質圖書閱讀”。
紙質書未來會消失嗎?
雖然目前紙質書仍有市場,但放眼更遙遠的未來,這種書籍是否會消失呢?
“我的態度是順其自然,發生改變的只是知識的載體,而并非知識本身。”陳天翔說,現在電子閱讀器非常流行,未來可能會流行新的技術,比如與虛擬技術(VR)結合的圖書。戴上眼鏡后就像身處圖書館,人們在虛擬世界讀書。只是換了一種讀書體驗而已。

資料圖:一名 8歲小男孩正在體驗“VR閱讀”。劉占昆 攝
國民閱讀研究與促進中心主任徐升國此前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過半的讀者仍傾向于讀紙質圖書,這說明傳統的紙質圖書仍然具有生命力。
他認為,數字化閱讀雖然具有快捷方便的特點,但只適合快速、碎片化的淺閱讀,傳統的紙質閱讀更適于系統的深閱讀。讀者對深閱讀的需求不會消失,因此紙質圖書就不會消失。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面,傳統紙質圖書和數字化閱讀的方式仍將會并存。
延伸——
互聯網時代的“共享圖書”模式
互聯網時代催生了“共享圖書”模式,或許能給紙質書打開市場。
以“借書人”為例,其運作模式是用戶在平臺挑選圖書后,平臺按圖書的定價收取押金和服務費,服務費包含快遞和包裝費。平臺采購圖書并用快遞送書上門。用戶讀完后自費把書寄回,并自愿支付一定的磨損費。
借書人創始人陳東贊告訴中新網記者,今年4月,借書人每天能收到約20單,每單押金多在300元左右。“如果借10本書,平均到一本書只有三四元,比買正版紙質書、電子書便宜,而且是不限時閱讀的。”

“借書人”準備寄出的圖書。來源:“借書人”平臺供圖。
但是,也有人并不看好這種模式,因為受眾面小、物流成本過高,而且沒有完善的信用系統預防惡意破壞圖書的情況。
“喜歡讀書的人一般比較愛惜書,近一年來,明顯不愛護圖書的只有兩例,我們會將其拉入黑名單。”陳東贊說,雖然是自愿支付,但磨損費支付率很高。
他也坦言,“共享圖書”快遞成本確實很高,而且與共享單車不同,圖書的品種太多,用戶需求五花八門,平臺運作起來也更為復雜,還需要進一步做出改善。(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