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由北京師范大學中國公益研究院、國際公益學院聯合主辦的“第二屆中國廁所革命論壇”在北京舉行。 中新網北京4月13日電(記者張希敏)由北京師范大學中國公益研究院、國際公益學院聯合主辦的主題為“共塑廁所文明推動社會進步”的第二屆中國廁所革命論壇13日在北京舉行。論壇同時發布《中國廁所革命進步報告》(簡稱《進步報告》)。 《進步報告》顯示,截止2017年2月,中國新建和改擴建旅游廁所50916座,完成國家旅游局廁所革命三年行動計劃所列建設目標(57028座)的89.33%;2015年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78.4%,實現了《全國城鄉環境衛生整潔行動方案(2015-2020年)》中所設定的目標,即到2015年底,農村衛生普及率提高到75%的目標。 北京師范大學中國公益研究院院長、國際公益學院院長王振耀在作主旨演講中指出,中國廁所是當前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突破點,中國社會的提升、品位的提升和其它各項社會性改革的深入推進,都可以找到廁所的文化。 他說,廁所革命點重一個改革的需求,這是一場產業革命,一場社會革命,更是一場文化革命。廁所雖小,連著你我個人的生活,連著社會管理,連著文化。 國際公益學院助理院長、北京師范大學教授傅昌波表示,現階段廁所革命推進不平衡,政府主導、市場行動和社會參與的治理格局尚未形成,中國的廁所革命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傅昌波認為,應當在三年來以旅游行業為主的廁所革命取得的寶貴經驗基礎上,進一步推動各行各業參與的全域廁所革命、全體國民參與的全員廁所革命,通過重塑廁所文明來提升社會文明,推動社會進步。 他認為,深化廁所革命的方向至少應包括:完善相關的建設標準,讓廁所更人性化、更環保、更符合循環綠色理念;確保公廁數量充足,環境整潔、實用免費、管理到位;實現公民普遍自覺愛護廁所設備,養成文明如廁習慣。 對此,《進步報告》對深化廁所革命提出了5個方面的建議:優化公共政策,形成改良合力;依托科學數據,完善標準體系;鼓勵企業參與,提升建管水平;賦能社會組織,參與廁所革命;強化傳播引導,重塑廁所文明。 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高級項目官員劉東表示,小廁所大民生。廁所是我們在生活中耳熟能詳的小東西,關系到我們每個人的健康,關系著整個環境的科學發展。目前,全世界仍然有27億人沒有有效地使用上廁所。 清華大學教授劉新認為,一個社會的新的健康的廁所文明的形成,可能不是一天兩天的事,真正形成好的廁所文化,甚至需要更長的積淀,一年一年積累數據,慢慢形成一個好的文化氛圍。(完) |
相關閱讀:
- [ 04-05]漳浦啟動旅游廁所建設 今年計劃投資225萬元
- [ 04-01]臺軍醫院男廁所驚現96發子彈 軍方展開清查
- [ 03-29]3名少年不滿工作辭職討薪遭拒 倒剩飯剩菜堵廁所
- [ 03-23]美國推出廁所水釀的啤酒 環保清澈口感佳
- [ 03-23]開放廁所 應成銀行的基本“業務”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