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網·最新報道】“現在買個手機號就和買彩票一樣,運氣好是個沒用過的新號,像我這樣選到個二手號,就只能接五年的騷擾電話,也沒個辦法?”市民張女士近日向記者投訴,她通過中國移動營業廳正規購買了一個手機號,沒想到精心挑選的手機號竟是一個“二手號”,還被某機械廠作為公司咨詢電話掛在了網上。自從使用了這個手機號開始,五年間來自全國各地的咨詢電話就沒斷過,對張女士的正常生活造成了極大的影響,“真是不堪其擾,卻也無可奈何。” 圖說:張女士的手機號2011年入網并完成實名注冊登記。張女士供圖 新買手機號被掛上網 移動:愛莫能助 張女士告訴新民晚報新民網記者,她于2011年7月份在上海移動營業廳辦理了選號入網手續,當時就已攜帶身份證完成了實名注冊,包括使用人姓名、賬單地址等用戶信息都在營業廳柜員的協助下一并錄入更新完畢。新買的手機號還沒用幾天,就一直接到來自四川附近等地的長途電話,所有來電都跟機械設備買賣和公司貸款有關。張女士隨即在網上搜索了自己的手機號碼,百度搜索中跳出來了一整頁關于四川省內江市某機械加工廠的企業信息,每條鏈接中都嵌入了張女士的手機號。點開這些網站鏈接能看到,這家2011年注冊的公司主要經營汽車配件和機械加工,還清一色寫著該手機號的聯系人是機械加工廠的吳先生。 圖說:百度搜索引擎上顯示張女士的手機號為內江市某機械加工廠的公司電話。 圖片來源:百度截圖 張女士就此曾致電運營商中國移動。客服表示,移動只能幫助張女士在公司內部系統中進行資料改動,在其他網站上公布的電話資料不屬于他們的業務范圍,他們也愛莫能助,只能張女士自行去和網站或該公司進行溝通更改,或者索性屏蔽該區域的電話。 然而每天打來的電話號碼都不同,來自不同的地方,不是屏蔽一兩個手機號就能解決的。 如果選擇換個新的手機號,手續則更是繁瑣,不僅向親友聯系人都通報一遍,還要將綁定了手機號的銀行卡、支付寶、微信微博等平臺一一解綁重來,這樣也難保之后買到的號碼不會再出現類似的問題。 律師:購號免費不等于免責 新民晚報新民網記者隨后來到中國移動營業廳詢問該情況,也得到了同樣的答復。營業廳工作人員表示,因為這是手機號前卡主與第三方網站的行為,移動公司很難對此進行有效監管,超出了他們的業務范圍。百度等搜索網站目前還沒有和中國移動建立聯動機制,無法在用戶注銷后連同門戶網站上將露出的手機號一起撤下。當記者詢問遇上此類問題的解決方法時,工作人員表示運營商由于用戶多,新號數量有限的現實原因,不可能保證每次投放的都是新號。在手機號被回收后,運營商會將號碼放置半年,使其進入“冷號期”,然后再次投放出來進入選號平臺,以保證之后購買的用戶能夠正常使用。由于現在購號本身不收取任何費用,遇到此類問題的用戶可到營業廳重新選號辦理業務。 上海市光大律師事務所律師潘軼告訴新民晚報新民網記者,即便運營商不在購號階段上收取費用,但要求用戶辦理其業務之后才能使用電話號段,這就已經產生了合同關系。免費不等于免責。移動公司有義務在用戶前來購號選號的時候,事先告知用戶哪些是新號,哪些是使用過再次投放的“二手號”,并且告知用戶選擇“二手號”可能會給他們帶來哪些不便,讓用戶在充分認知下再自行選擇。其次,現在運營商全面實行的實名制注冊,只能確保某一電話分段對應注冊人和其身份證號碼,并不能追蹤、監管到用戶使用期間在其他平臺的行為。最后,對于移動使用半年“冷號期”的隔斷聯系措施,潘律師指出如今很多人將手機號和微信微博等社交平臺綁定在一起,手機號停機冷號已經不能有效地阻斷前卡主與手機號的關聯。此類問題很可能會重復上演,需要運營商跟進升級隔斷措施。 “二手號”問題升級 綁定支付寶可能引發財產損失 新民晚報新民網記者發現網上有很多用戶遇上的 “二手號”問題更加棘手。現在手機號不單單是一個聯絡方式,往往還被用作各種網絡支付、社交平臺、信息驗證的綁定號碼,對于個人身份驗證、財產轉移、親友聯絡起到了關鍵的作用。你的支付寶、微信微博、火車票注冊號等全系于一個手機號碼上,手機號就成了“驗明真身”的捷徑。 圖說:網民遇到的“二手號”問題。圖片來源:網站截圖 |
相關閱讀:
- [ 01-25]去年全國5億用戶手機中毒 福建標記騷擾電話次數排全國第五位
- [ 11-16]網購安全報告:“雙十一”期間日均騷擾電話上億次
- [ 10-09]騷擾電話“壽命”平均6.61天 “工作量”巨大
- [ 09-08]消法實施條例結束征民意 推銷電話將不能隨便打|每8個騷擾電話就有1個是詐騙
- [ 08-31]誰放過了萬次騷擾電話?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