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醫改方案22日正式發布。根據《北京市醫藥分開綜合改革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4月8日起,北京市3600多家醫療機構取消掛號費、診療費,取消藥品加成,設立醫事服務費。實施藥品陽光采購,落實藥品購銷“兩票制”。與此同時,435項醫療服務價格將規范調整。 改革 取消掛號費診療費 設立醫事服務費 《方案》提出,醫藥分開綜合改革堅持醫療、醫藥、醫保聯動,增強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和協同性。到2017年底,以行政區為單位,公立醫院藥占比(不含中藥飲片)力爭降到30%左右,百元醫療收入(不含藥品收入)中消耗的衛生材料降到20元以下;到2020年上述指標得到進一步優化,公立醫院醫療費用增長穩定在合理水平。 《方案》明確了多項重點改革任務,包括取消藥品加成、掛號費、診療費,設立醫事服務費。參與本次改革的醫療機構全部取消藥品加成(不含中藥飲片)和掛號費、診療費,所有藥品實行零差率銷售,設立醫事服務費,實現補償機制轉換。醫事服務費主要用于補償醫療機構運行成本,體現醫務人員技術勞務價值。 此外,實施藥品陽光采購。落實藥品購銷“兩票制”。藥品采購全部在政府搭建的網上藥品集中采購平臺上進行,藥品采購價格實現與全國省級藥品集中采購最低價格動態聯動。公開公立醫療機構藥品采購品種、價格、數量和藥品調整變化情況,確保藥品采購各環節在陽光下運行。 同時,規范醫療服務價格。降低大型醫用設備檢查項目價格,提高中醫、護理、手術等體現醫務人員技術勞務價值和技術難度高、執業風險大的醫療服務項目價格,逐步理順醫療服務比價關系。首批選擇435個項目進行價格規范,除國家明確規定不能報銷的個別項目外,全部納入醫保報銷范圍。其中,新增的55項專項護理和新生兒診療項目全部納入報銷范圍,特別是此次調整后的96項中醫類項目,也全部納入報銷范圍。 完善分級診療制度。推進緊密型醫聯體與專科醫聯體建設,提高基層醫療服務供給能力和水平。完善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對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腦血管病等4類慢性疾病穩定期常用藥品,統一大醫院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采購和報銷目錄,符合條件的患者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可享受2個月的長處方便利,有序分流三級醫院門診量。 加大醫保保障和支付方式改革力度。逐步減少按項目付費。發揮各類醫療保險對醫療服務行為和費用的調控引導與監督制約作用。完善對低收入等困難群體的醫療救助制度,加強醫療救助與醫療保險業務協同,防止因病致貧。 福利 門診患者醫療費用總體將平穩 《經濟參考報》記者了解到,本次參與改革的醫療機構達3600多所。其中包括北京行政區域內政府、事業單位及國有企業舉辦的公立醫療機構,以及軍隊和武警部隊在京醫療機構均參加醫藥分開綜合改革。同時,政府購買服務的社會辦醫療機構、城鄉基本醫療保險定點的社會辦醫療機構,可自愿申請參與本次醫藥分開綜合改革,并執行各項改革政策。 事實上,本次改革全面落地之前,北京市在這一領域已通過試點總結了大量經驗。北京市自2012年下半年起,以友誼醫院、朝陽醫院、同仁醫院、天壇醫院、積水潭醫院5家公立三級醫院為首批試點;延慶、密云兩區6家區屬二級醫院相繼加入,開展了醫藥分開改革。通過取消臨床用藥15%的政策性加成,取消掛號費和床位費,并根據出診醫生層級、門診號源稀缺程度等,設立“醫事服務費”,共同探索“醫藥分開”綜合改革路徑。 《經濟參考報》記者調研發現,5家試點醫院的醫療費用增幅明顯下降。北京市衛計委數據顯示,2014年到2015年,北京地區二級以上公立醫院醫療費用增幅為8.5%,其中全市三級醫院醫療費用增幅為8.93%,22家市屬醫院的醫療費用增幅為7.46%,5家醫藥分開試點醫院的增幅,僅為5.19%。 對患者而言,因為每個患者在就診疾病、治療方案、治療周期上的差異,受改革影響不一,不同患者的費用有升有降。但看病就醫的整體費用中,藥費下降,醫保支付向優質診療服務傾斜,個人負擔近4年來總體保持穩定,無明顯增長。 “一系列數據表明,醫藥分開改革能夠有效控制公立醫院醫療費用的不合理增長。”北京市衛計委新聞發言人高小俊表示,醫療費用應與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水平、醫保基金穩定運行和公眾承受能力相協調,維護患者的基本醫療選擇權和負擔水平。 北京市發改委新聞發言人李素芳表示,經測算,改革后全市醫療費用總量上基本平衡,患者費用負擔總體沒有增加。通過配套取消藥品加成和藥品陽光采購,藥品價格平均降幅在20%左右。 通過衛生部門對405個病種的靜態測算顯示,改革后,門診患者次均費用平均降幅為5.11%,住院患者例均費用平均漲幅為2.53%。短期看,不同患者費用有升有降,不太均衡,但從長期看,通過醫療服務的調整和規范,最終是讓百姓受益。 “但是總體不增加,不意味每一個都是如此。就患者個體而言,由于每位患者在就診疾病、治療方案、治療周期等方面存在個性差異,費用會有不同影響。比如以藥物治療或者CT、核磁檢查患者費用一般會下降,以技術勞務治療項目為主的患者診療費就會有一定增加。”李素芳解釋。 亮點 以價格杠桿引導患者就醫 增設“醫事服務費”是北京“醫藥分開”改革的一大“亮點”。以三級醫院為例,急診70元,普通門診50元,主任醫師80元,知名專家100元。開設醫事服務費后,原掛號費和診療費取消。門診醫事服務費實行定額報銷,參保人員發生的醫事服務費按規定報銷,并且不受起付線和封頂線的限制。三級醫院普通門診定額報銷40元,二級普通門診定額報銷28元、一級及以下醫療機構普通門診定額報銷19元。 “醫事服務費的設立,加上同步實施的醫療服務價格規范調整,旨在取消藥品加成后,為公立醫院建立醫療服務價格形成機制及科學合理的診療服務補償機制。”專家表示,醫藥分開改革的目標,是切斷醫院、醫生靠“開藥”賺錢的補償模式,引導醫療機構、醫務人員,通過提供更多更好的診療服務,獲得合理的補償。 北京市衛計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在醫事服務費的設置上,北京采用了根據醫師層級定價,而醫保給予定額報銷的差異化支付政策。通俗來說,專家級別越高,醫事服務費金額越高,患者自付費用也越高,用價格杠桿引導患者理性就醫的初衷基本實現。 “專門來開藥的老病人少了,疑難雜癥的新面孔多了。”首批改革試點醫院——天壇醫院神經內科副主任醫師杜萬良說:“我半天的門診量20個,過去總有2成老病人來開藥,現在知名專家團隊的醫事服務費大大提高,光開藥的老病人都去掛普通號了,真正疑難危重癥患者就有更多機會掛上專家號。” 天壇醫院門診號源流向監測顯示:改革前,專家門診占門診總量的49.52%;改革后(2015年)降至26.46%;慢病、常見病患者,對普通號的需求大幅上升,特別是醫保患者,向普通門診分流趨勢明顯,“專家號”緊張程度逐漸緩解。 |
相關閱讀:
- [ 12-16]提升醫療服務為 掛號費上漲正名
- [ 12-15]“掛號費漲價”可以實現醫患雙贏
- [ 03-07]提高掛號費背后藏著什么邏輯
- [ 01-26]女子北京看病怒斥黃牛:300元掛號費炒到4500元
- [ 06-10]龍巖六家公立醫院今起免掛號費 檢驗收費降價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