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3月5日上午,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開幕,李克強總理代表國務院向大會報告政府工作。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生態文明建設,綠色發展取得新進展,要加大生態環境保護治理力度,實現“使環境改善與經濟發展實現雙贏”總體戰略目標,從根上破解生態環境這一長期制約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突出短板。從總體上看,當前,中國生態環境治理已初步形成了環境與經濟“雙贏”、綠色與創新“雙促”、生態與城市“雙修”、政府與社會“雙責”四大驅動力,助推生態環境治理邁上新臺階,站在新起點,開啟新征程。 首先,環境與經濟“雙贏”,提供內在需求動力。根據世界發達國家經濟發展與環境改善所遵循的一般規律,目前,我國發展階段整體上已邁入經濟發展與環境改善由“兩難悖論”到“雙贏互促”轉換的“閾值區間”。李克強總理早在去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就強調指出,走出一條經濟發展與環境改善雙贏之路,這不僅僅是體現政府的目標和決心,更是對發展規律、客觀規律的深刻把握。邁入“雙贏”這一區間,意味著我國生態文明建設躍上了新的臺階,為下一步逐步有序的實現資源消耗“零增長”、生態足跡“零赤字”和環境污染“零排放”奠定了堅實基礎;意味著我國經濟轉型升級、化解重污染過剩產能、增加生態產品供給、污染物排放壓力趨緩,全社會保護生態環境的合力逐步形成,生態文明建設帶來的生態紅利、政策紅利、法治紅利和技術紅利逐步釋放出。從2016年我國生態環境核心指標的變化趨勢看,也可得以驗證。如,在大氣污染治理方面,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別下降5.6%和4%,74個重點城市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下降9.1%。在能源結構優化方面,清潔能源消費比重提高1.7個百分點,煤炭消費比重下降2個百分點。我們對報告提出的2017年實現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要分別下降3%,重點地區細顆粒物(PM2.5)濃度明顯下降,化學需氧量、氨氮排放量要分別下降2%,應完全有理由充滿信心。 其次,綠色與創新“雙促”,培育融合發展動力。推進綠色化與創新驅動深度融合、雙向互促,實現創新綠色化、綠色創新化,從源頭破解我國資源環境約束瓶頸、提高發展質量,實現綠色復興,建成美國中國的關鍵。通過建立系統、全面的觀念創新、制度創新、技術創新、空間布局創新等創新體系,推動綠色發展,實現整個社會經濟系統的“綠色化”。特別是以綠色科技創新引領生態環境治理,促進重點區域綠色、協調發展,加快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布局、產業結構和生產生活方式,從源頭保護生態環境。推進綠色化與各領域新興技術深度融合發展,主要包括發展智能綠色制造技術,發展生態綠色、高效安全的現代農業技術,發展安全、清潔、高效的現代能源技術,發展資源節約循環利用的關鍵技術,生態環境修復的成套技術等。 |
相關閱讀:
- [ 03-06]一圖了解:政府工作報告里的民生細節
- [ 03-06]十大關鍵詞讀懂政府工作報告中的民生分量
- [ 03-06]政府工作報告傳遞2017中國發展八大信號
- [ 03-06]【全國兩會地方談】飽蘸民生的政府工作報告更有“味”
- [ 03-06]“反獨”力道加大 臺輿論關注政府工作報告涉臺內容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