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航新長征路的中國精神
2017-02-26 13:58:28??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責任編輯:黃麗紅 我來說兩句 |
【迎兩會特稿2】 光明日報記者 王國平 付小悅 天遼地遠,山高海闊。 在東方,一幅幅壯麗畫卷次第鋪開,向世界展示新的容顏,萬眾矚目。 歷史的回響,時代的鼓點,人民的呼聲,未來的召喚,匯聚起中國的鏗鏘聲音。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長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長征路。今天,我們這一代人的長征,就是要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2016年10月21日,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向世界莊重宣告。 新的長征路上,方向高遠——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是要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 新的長征路上,目標可期—— “現在,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實現這個目標。” 新的長征路上,任務艱巨—— “我們還有許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還有許多‘婁山關’‘臘子口’需要征服。” 路并不平坦,也沒有捷徑,只能是踩著泥濘,迎著光,向前,向前,向前! 中國精神的力量,是新時代“長征人”向前的底氣、士氣,亦是朝氣、骨氣。 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強國之魂,是團結一致的精神紐帶,是自強不息的精神源泉。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當高樓大廈在我國大地上遍地林立時,中華民族精神的大廈也應該巍然聳立。” 向著未來,精神的旗幟在高揚。 文化自信:“厲害了,我的國” 2017年春節,一檔名為《中國詩詞大會》的電視節目,激蕩起無數國人內心的波瀾。節目中,從“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的純真質樸,到“路漫漫其修遠兮”的上下求索;從“東臨碣石,以觀滄海”的雄心壯志,到“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責任擔當……中國人的思緒,中國人的情感,中國人的境界,中國人的愛國主義情懷,在那美不勝收的文字、抑揚頓挫的格律中,蘊藉千年,飛揚至今。 全國人大代表、西安電視臺節目主持人孫維,“e路詩語”微信公眾平臺的創始人,每日一詩,按時推送,并通過走進高校、舉辦詩歌研討會、策劃全民讀詩等多種形式的線下活動,倡導詩意人生。“這個微信公眾平臺推出以來,我驚訝于古典詩詞的巨大能量。聽眾給我的反饋是,這些從古代流傳下來的句子,是可以引導人、催醒人、感染人的。古典詩詞中有智慧,有哲思,是我們中國人的財富。”孫維一語中的。 中國式古典智慧令國人傾心,中國式傳統節日令世界矚目。 也是這個春節,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中國人過個年,世界跟著進入“春節時間”: 意大利足球甲級聯賽賽場,拉齊奧俱樂部坐鎮羅馬奧林匹克球場,對決切沃俱樂部。拉齊奧宣布將這場比賽作為“歡樂春節”的一部分,球員用中文向現場的中國觀眾致以春節祝福; 比利時布魯塞爾,聞名于世的雕塑“小尿童”于連穿上了唐裝,比利時人也穿上唐裝,參加“歡樂春節”盛裝大巡游; 加拿大政府甚至決定,從2017年起,將每年農歷正月初一至十五正式定為官方節日“春節”。 ………… 世界對中國春節的熱情,令不少趁著假期出境游的國人驚嘆:中國式節日,世界共分享。 中華文化爆發的吸引力與輻射力,令“中國”二字越發清晰、鮮亮。 世界的認同,基于我們自身的實績與魅力,面對世事紛擾,中國有自己的辦法、有自己的立場、有自己的主張。 相信自己能,是人之為人的精神支柱。相信中國能,是中國人之為中國人的精神力量。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他進一步深刻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堅定文化自信,是事關國運興衰、事關文化安全、事關民族精神獨立性的大問題。 文化自信從何而來?從中華民族5000多年的文明進步而來,從近代以來中國人民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浴血斗爭而來,從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進行的革命、建設、改革的偉大歷程中而來。 文化自信積淀著民族文化的基因與精神,寄寓著人民的選擇和愿望,連接著國家的歷史和未來,既包括對國家發展路徑和發展理念的積極認同,也包括對國家政治體制和運行機制的真誠擁護,更飽含對自身文化根基和未來發展前景的信心和期待。 一脈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質、精神脈絡,令中華民族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薪火相傳、生生不息;凝聚中國精神、增強文化自信、澆筑興國之根、捍衛強國之魂、挺立民族脊梁,是新的長征路上闊步前行的沖鋒號角。 |
相關閱讀:
- [ 02-21]《閃亮的一年》系列微視頻:主旋律更響亮
- [ 02-20]紅色文化題材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微電影、公益廣告作品征集活動獲獎作品公告
- [ 02-18]唱響民族復興的時代強音——寫在習近平總書記“2.19”重要講話發表一周年之際
- [ 02-18]習近平“2.19”講話一周年,人民日報發重磅文章
- [ 01-14]4年40萬公里,這不是習近平一個人的長征
- [ 12-30]“重走長征路”紅色旅游主題活動于延安結束
- [ 12-28]企業家:創業是一次長征 成功需要十年以上
- [ 12-15]中國首個長征主題情景體驗式演出項目落戶貴州遵義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