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動批”天皓成率先轉型創新中心 出租率已達7成 十幾人小公司一年能創千萬利潤 今年西城區將全面完成“動批”疏解,屆時曾經總面積達35萬平方米的“動批”市場將完成產業的騰籠換鳥,變身成為科技、金融等嶄新業態的孵化區。“動批”已經完成疏解的20萬平方米中,12個市場主體中最先完成整體疏解改造的天皓成服裝批發市場,現已成為出租率達7成的寶藍金融創新中心,入駐的企業中既有擁有世界頂級無人機航電系統技術的高新企業,也有年收入超過一個億并已經在新三板上市的互聯網金融企業,為“動批”其他市場主體實現業態轉型提供了可供借鑒的樣本。 入駐企業要求“一高一低” 從西直門橋西行不到兩公里便能看到寶藍金融創新中心深灰色與橘黃色相間的三層小樓,樓前一排整齊的停車位中還有不少空車位。“換做幾年前,別說停車了,就是拉個小推車從這門前走都不好過去,來進貨的人太多了。”停車管理員告訴記者,“自打天皓成停業改造后,那種原先市場里摩肩接踵的景象肯定是看不到了,特別清靜。” 走進寶藍金融創新中心,從一樓到三樓基本都是明亮寬敞的大開間,入駐公司可以根據自己的要求在開間的基礎上進行一些隔斷和裝飾,每家公司都有自己的門禁識別系統。走在靜謐而充滿現代感的樓道中,很難將這里與曾經檔口林立、逼仄難行的服裝批發市場聯系在一起。 負責金融創新中心的寶藍物業相關負責人介紹,他們在對天皓成進行改造時確實費了一番腦筋。“這個三層小樓接手過來的時候都是小檔口的隔斷,樓里的很多水電基礎設施也比較老舊。”通過專業設計師的設計,用了一年多的時間進行改造和裝修,最終1萬平方米的天皓成變身成為了單層擁有4.5米挑高的開放式辦公區,“這樣的設計就是為了給入駐公司留有后續自主微調和裝飾布局的空間。” 西城區政府相關負責人此前曾表示,“動批”疏解后的區域定位,一定要符合首都的功能業態,包括科技、金融、公共服務等用人少、用地少的產業。目前寶藍金融創新中心已經完成7成面積的招租,而對于入駐的企業也都有著嚴格的要求,比如公司注冊地要在西城,要達到“一高一低”即高產值、低能耗,而且工作人員數量也要盡量少。 十幾人一年創造千萬利潤 位于三層的一家公司是去年年底剛剛入駐金融創新中心的,雖然這家公司租賃的面積不大,只有400多平方米,里面的工作人員從老總到工程師也只有十幾人,但他們去年一年所創造的利潤卻有1000萬元。“我們是做無人機自動駕駛航電系統起家的,所有產品都是自主知識產權”,公司負責人顧曉錚充滿自豪地告訴記者,“我們也是國內無人機行業里第一家做出口業務的企業,在澳洲我們設計的無人機被用于地質探測,在地磁探測方面的防屏蔽技術我們也做到了民用無人機領域里的第一名。” 在公司一進門的墻上掛著各種尺寸大小的無人機整機。“現在我們最牛的一個產品是這個能實現50公斤起飛重量的無人機”,指著工程師正在安裝的一個長度一米多的無人機,顧曉錚說,“它搭載的是渦軸發動機,可以隨機攜帶10公斤的設備,連續在5000米的高度飛兩個小時。比如對高海拔地區的電塔進行巡線,一天就能完成300公里,而以前正常人工巡線一天連10公里都不太可能完成。” 這樣一部無人機整機的售價大概在150萬元左右,這家公司一個月就可以完成40架的訂單。顧曉錚說,“我們在昌平還有一個小廠,用于完成無人機產品粗加工的部分,在這里則主要由工程師對無人機進行細節的組裝和調試。” 這家高科技公司根本就沒有銷售團隊,記者在現場看到的十幾個工程師是該公司最核心的員工,不少出口的訂單只需通過幾封網絡郵件便直接敲定了簽約細節。 離開這家無人機高新企業,走下一層樓梯是一家互聯網金融公司,雖然占據了金融創新公司二層的整整一層,但這家公司的工作人員也不過只有百十來人,在沒有任何融資的情況下,去年的收入已經超過了1億元。 “我們也是去年底剛剛入駐,是做移動支付的技術支持底層服務的”,公司總經理室COO賈勝告訴記者,“我們企業就是在中關村西城園孵化的,這次也是通過園區的領導牽線找到了這里。”對于金融創新中心的環境,賈勝和員工都覺得挺滿意,“很敞亮開闊的辦公區域,而且還可以根據公司的特點進行一些輕松活潑的設計,比如增加一些小型會議室,還有員工的休憩間等。” 轉型將帶來產值上升數倍 “動批”疏解改造前的營業面積有35萬平方米,每年給西城區經濟帶來的效益大約僅在6000萬元,而政府支付的管理費用就超過了1億元。 記者從中關村西城園管委會了解到了一組數據,西城園總面積10平方公里,共有規模以上高新技術企業217家,2016年1月至11月間,這些企業總收入額為2154.3億元,這也意味著,在不到一年的時間中,西城園內的1平方公里就可以通過高新技術企業創造215億元的產值。 可以預見的是,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內,伴隨著“動批”其余市場主體的疏解清退,“動批”地區將通過引入低能耗、高產出企業,完成騰籠換鳥,實現真正的業態轉型。如果全部改建成為類似寶藍金融創新中心的商務樓宇、孵化器等,相比于原來的服裝批發市場,從業人員將大幅減少,但產值將上升數倍。(記者 左穎 通訊員劉辰 文并攝) |
相關閱讀:
- [ 02-06]國辦:促進開發區改革創新 推動各區域開發區協調發展
- [ 02-05]江蘇率先建立技術產權交易市場 “合縱連橫”推動“聚力創新”
- [ 02-04]淮安富春花園社區創新實行“家風 ”
- [ 02-04]春節期間銀聯卡交易再創新高交易金額達4620億元
- [ 02-04]護好百姓錢袋子:治理電信詐騙 創新機制形成合力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