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追問:討薪何解 為解決伴隨城鎮化而來的農民工工資拖欠問題,國家層面及執行層面不可謂不用心、不盡力:從修改勞動法、勞動合同法及拒不執行勞動報酬入刑到人社部門、勞動監察部門、公安機關建立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機制,制度、政策、工作機制日益完善。 但緣何農民工工資遭拖欠的現象仍時有發生? 受訪法學專家認為,縱觀近年“討薪”事件,一方面折射出涉農民工群體行業,特別是建筑工程類企業,依法規范用工的工作機制或制度尚未完善到位,留下了重重隱患;另一方面也折射出農民工群體討薪無果之時,習慣采取過激行為引發社會關注,但往往會觸及法律紅線。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學院副教授韓桂君認為,根本原因在于用人單位不守法,即未依法按月足額支付勞動者報酬,“本來,用人單位依法應當每個月給付工資,但是他們習慣性拖欠,到年底還不給,嚴重違法”。 韓桂君指出,在勞動市場上,農民工處于弱勢地位,有時為了掙錢攬活,往往不會對這種按月發還是工程完工一起發太在意;有些不法用人單位,往往就利用農民工這一點,將工資一拖再拖,最終集中在年底爆發。 2011年,刑法修正案(八)將部分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的行為納入刑法調整范圍。勞動者依法討薪師出有名了,但在具體討薪過程中又要面臨“從啟動到執行的重重障礙”。 “正常的討薪程序一般包括向所屬勞動監察大隊舉報、申請勞動仲裁、申請立案、移交檢察院、向法院起訴等程序。”韓桂君說,在每一級程序當中還需要經過調解、申請與受理等,這其中申請者還要承擔搜集證據、提供證人證據、提交起訴狀等相關的準備工作義務。 記者了解到,依法討薪中,被欠薪者除了面臨著時間和金錢成本、害怕用人單位報復等壓力,其遇到的最大困難是缺乏證據。 韓桂君認為,證據缺失往往讓勞動者追討工資舉步維艱,再加上繁復漫長的法律程序,往往會讓農民工逐漸失去依法討薪的信心,從而轉向依靠其他伴有風險但更加便捷、迅速、有效的方式討回薪資。 對如何破解農民工工資拖欠難題,韓桂君認為,應當將國家出臺的欠薪保障金制度執行落實到位,做到保障勞動者工資及時給付,又不會對優質企業造成負擔;同時,基層勞動監察部門要真正發揮行政執法與監督作用,日常督促用人單位遵守勞動法、按月發放工資等,而不能等到問題爆發再疲于應付處理。 |
相關閱讀:
- [ 02-04]國務院:對欠薪問題要抓到底
- [ 02-03]建立長效機制,解決欠薪“頑疾”
- [ 01-27]節前南平市3652名民工拿到欠薪
- [ 01-25]農民工為拿到欠薪看守爛尾樓 將在外過第4個春節
- [ 01-21]龍文查處一起惡意欠薪案 20余名務工人員領回15萬元工資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