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黃小燕,80后,出生在江西分宜縣洞村鄉涂塘邊村。兒時的記憶中,那是一個小而保守的小村子,既貧窮又閉塞。破土房,三張床,床底全是穿破的草鞋。年輕時的我,毅然決然地投奔大城市。從西安到深圳,做過美容師,開過攝影店,雖然在外一年的收入很可觀,但漂泊的滋味不好受。 出門11年,吃膩了大城市的快餐,開始懷念小時候難以下咽的霉豆腐、野蕨菜,難得回家吃一次家鄉菜,竟有久別重逢的喜悅,舉起手機左拍右拍,如同大驚小怪的外鄉游客。逢年過節走親戚,年少時是不情不愿不耐煩,如今陪著長輩拉拉家常,憶憶舊人,其樂融融。前兩年,家鄉的旅游資源開發讓我欣喜,瞄準了旅游業興起的好形勢,我回到當時“看不上眼”的小鄉村,在自家房前,開起了農家樂,當起了女老板。 游客多,生意很不錯。今年春節旅游,從初一到初四,每天都是四十幾桌,近半個月的營業額,就有大概5萬多元,比當初在外頭打工賺的還多。不僅是我,很多村民也愿意留在家門口就業,當導游、開特產店……家門口賺錢的機會是越來越多了。甚至許多原本在外頭打工的80后、90后們都紛紛回到洞村爭相當起“農夫”。 就業機會增多,村民市場意識也更強了,以前只會種地,現在不僅開農家樂,賣土特產,還搭上了互聯網,開淘寶店、做微商,把地方特色農產品搬到網上。 如今回來3年多了,親眼見證了家鄉翻天覆地的變化,雖然偶爾會懷念都市的繁華與便利,但這“土里土氣”的家鄉卻成了我的“心安處”,也是未來希望之地。 |
相關閱讀:
- [ 02-03]【網絡媒體走轉改】三峽庫區護林員守護青山綠樹
- [ 02-02]【網絡媒體走轉改】值守兩節車廂,往返1.8萬步,她最想看到旅客微笑
- [ 02-02]網絡媒體走轉改|江蘇舊俗新風,共覓文化之根
- [ 02-02]【網絡媒體走轉改】返程高峰24小時值班,乘客安全最重要
- [ 02-02]【網絡媒體走轉改】山東日照漁家文化“海味”足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