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組客運列車開進磹口站。新華網(wǎng) 肖和勇攝 新華網(wǎng)福州2月1日電(肖和勇)列車的汽笛聲漸漸遠去,和煦的日光照臨山野,磹口村又一波鞭炮陸續(xù)響起。當時鐘指針劃過8時,50歲的王志明站起,跟前來交接班的工友互道“新年好”。 這是1月28日清晨,農(nóng)歷新年的第一天。王志明“自言自語”重復了一夜的工作指令,這句新年問候說得格外暢快。出了值班室,站房墻上的“安全日”銘牌,前夜已刷新至13302。 王志明所在的磹口站在福建華安縣豐山鎮(zhèn),1958年設立,是南昌鐵路局漳州車務段管內(nèi)的一個五等小站。運營時間有一甲子之久的鷹廈鐵路主線是單線軌道,一個區(qū)間只能有一趟列車主線開行。上下行的列車,對向交會或者同向待避,都要在這個五等小站另外2條到發(fā)線上完成;列車能否直接通過,調(diào)度指令也從五等小站發(fā)出。每當有列車過境小站,值班員要按規(guī)定與鄰站通話辦理閉塞、開放通過信號、呼叫列車司機進行車機聯(lián)控。 值班員王志明在磹口站已工作15年。他和工友楊家平、林清海、房少定4人輪流值守,接發(fā)每天過往的列車。13302個“安全日”換算起來,這個小站已36年安全運行無事故。 小站的貨運年代 時光,回到36年前。 1981年,24歲的楊家平從部隊退伍,成為一名鐵路職工。早在1954年鷹廈鐵路開工建設時,其父親——從朝鮮戰(zhàn)場歸來的鐵道兵,參加了這一鐵路工程建設。人們不曾想到,父輩參與修建的鐵路,楊家平用大半生的青春年華來守護。在鷹廈鐵路福建華安至長泰區(qū)間段,楊家平輾轉(zhuǎn)多個小站,一直干到60歲。 楊家平在磹口站工作時間最長。彼時,磹口站還是個四等小站,可辦理貨物發(fā)送和到達,曾經(jīng)繁華一時。比楊家平晚10年入職的王志明依然記得,當年從磹口站發(fā)送的木材、香蕉車車爆滿,從外地運來的肥料、大宗物資源源不斷。 鷹廈鐵路開行之后,縱貫華安境內(nèi)的近百公里鐵路沿線設了十來個停靠站,一些站點可辦理客運、貨運,漳州北部小城華安縣此間一改閉塞舊貌。當年的磹口站有二三十個職工,每天上百趟列車在這里停靠,熱鬧非凡。楊家平說,工作雖辛苦,不覺得孤單。 繁忙背后,變革風行。1986年8月起,鷹廈鐵路電氣化改造項目開工,持續(xù)至1993年12月底。這項工程讓鷹廈鐵路一改老舊、低效的運營狀況,成為當時華東地區(qū)第一條電氣化鐵路。 寂寞堅守的苦旅 鷹廈鐵路開啟電氣化時代,沿線火車站的命運隨之改變。一些站點的客貨運業(yè)務逐漸被取消,沿線火車站職工編制收緊,扳道員、站務員等崗位漸次被撤銷。磹口站何時從四等小站改為五等小站,楊家平和王志明已記不得具體時間。1993年以后不到10年間,他們感受到最真切的變化是小站繁華不再,工友越發(fā)少了。 2002年,王志明到磹口站工作時,這個小站只剩下10名職工。 值班,變得冷冷清清。接發(fā)列車時,值班員和助理值班員里外配合,指揮著列車交會、待避或通過。沒有列車過站的空檔,兩人能湊近聊上幾句。以往大家最歡喜的休班,變成最難耐的時光。那時,職工上心的休閑項目是看電視。幾個頻道反復調(diào)換看到夜深,黑白電視屏幕就“雪花飄”,沒節(jié)目了。王志明1月31日告訴記者,現(xiàn)在年輕人愛說“把天聊死”,意思是話不投機。當年,工友也常“把天聊死”,實在無話可說。 “從前慢”。小站的冷清歲月,又過了7年。2009年6月,磹口站撤銷助理值班員崗位,駐站職工減少到6人,延續(xù)至今。這6人中,站長柯劍毅、副站長鄭瑞華負責站務和應急工作,楊家平、王志明等4名值班員執(zhí)行“四班倒”輪班。 值班成“單兵作戰(zhàn)”。在一個輪班周期里,值班員要上4天班,休班4天當中有1天要“備勤”不能離開。每有列車經(jīng)過,值班員要“自言自語”重復著作業(yè)用語,執(zhí)行著“眼看、手指、口呼”的作業(yè)規(guī)范。他只能抽煙、喝茶提神,容不得半點分心。沒有列車經(jīng)過時,離席也不得超過5分鐘。 寂寞,像站臺邊的野草瘋長,無可阻擋。休班后,睡個飽,王志明開始拾掇站前一片空地。當?shù)谝徊绮嗣缙仆炼鰰r,這個中年人激動得開心大叫,差點流淚。澆水,一天能來個四五次。這個站前的菜園,成了6個駐站職工的樂園,四季蔬菜怎么也吃不完。 休班后,值班員還能在百來米站臺上散步、慢跑。當列車通過小站時,他們習慣于停下注視。 每逢春節(jié)小站最“熱鬧”。站長、副站長等人會來陪值班員過年。可即便如此,他們也難以圍爐吃飯,值班員得時刻堅守崗位。 春天就要到來 小站職工寂寞的年月,中國鐵路迎來快速發(fā)展期。 昔日處在全國鐵路末梢的福建,2009年起陸續(xù)開通溫福、福廈、向莆、廈深、合福等多條快速鐵路,更多快速路網(wǎng)如今仍在八閩大地上延伸。 “高鐵”時代改變了人們的出行方式,大量乘客被分流。鷹廈鐵路客運在此間漸漸式微。目前,磹口站每天的列車接發(fā)數(shù)量約有70趟。 在長達694公里的鷹廈鐵路主線上,至今仍保留著60個這樣的五等小站,它們只有幾間站房,沒有候車室,沒有檢票口,沒有旅客上下,也沒有貨物裝卸。在全國鐵路運行圖中,許多這樣的五等小站將漸漸完成其歷史使命,漸漸消失。 但磹口站是個例外。今年春運期間,鷹廈鐵路華安段外移工程的前期工作正在緊密推進,今后磹口站附近將新建一個三級物流園。華安縣當?shù)卦S多人相信,就像當年鐵路為華安縣打開了“風口”,磹口站重開貨運將給當?shù)匕l(fā)展帶來更多契機。 站在溫暖的日光里,站長柯劍毅說,磹口站的春天就要到來。 而到今年5月,60歲的楊家平將退休。多年以前,楊家平的兒子已成為鷹廈鐵路上的一名職工。 |